探索高職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舉措
目前,大學生群體為就業工作的重點目標人群。高職畢業生就業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實現高職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會對社會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是一個亟需解決的課題,基于此,本文對高職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的舉措進行了研究。
一、精準施策提升就業指導
學校在學生就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就業觀念引導、就業知識傳授、就業技能培訓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高職院校應從整體出發,統籌謀劃,整合校內外各類資源形成合力,構建一整套的就業指導體系,不斷提升學生就業的能力,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實現高質量的就業。
第一,建立一生一檔檔案。就業工作需要前置,大一新生入學后建立電子檔案,精準記錄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加活動、獲獎情況等,便于老師和家長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精準的就業指導工作。
第二,建立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在大一、大二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增強大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樹立專業自信和行業自信。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就業知識分享和針對性的指導課程,提高就業指導的精準性。積極開展家校互動,舉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長座談會,讓家長了解學校、了解專業,積極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第三,全方位多途徑做好就業指導。學校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主線,通過加強新媒體宣傳矩陣,全面普及就業創業政策,深挖就業典型案例等形式,講好高職畢業生就業故事,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二、拓寬渠道開展就業宣傳
第一,多措并舉開展就業宣傳工作。學生的就業信息是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依據,高職院校應主動與用人單位溝通,深入開展校企合作。通過就業講座、主題班會、個別談心、有獎問答等形式多渠道向學生宣傳相關的就業政策。
第二,建立就業層級包聯制度。建立校領導——二級學院負責人——輔導員三級就業包聯制度,落實“人頭對人頭”就業包聯工作機制,精準提供高質量的就業咨詢服務。就業包聯人主動深入班級和學生宿舍,向畢業生宣傳就業指導知識。二級學院需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定期舉辦畢業生雙選會,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等各類就業創業培訓,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就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第三,注重利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等網絡平臺開展就業宣傳、交流與溝通工作。充分發揮畢業校友的作用和朋輩幫扶的力量,在此基礎上積極提供各類招聘信息,通過網絡、微信等新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便利的服務。
三、搭建平臺深化校企合作
企業支持是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的重要動力,在大學生就業教育中要注重發揮校企合作中企業的重要作用。
第一,推進訂單培養模式,探索校企共建課程。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建訂單班,專項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定期邀請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校授課,通過訂單模式的培養讓學生對未來的就業崗位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實操水平,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就業自信心。
第二,多維度、全方位深化校企合作。首先,高職院校可以在企業的指導下,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提高校內實訓課程的質量和效率,使學生更加近距離地接觸未來的實際崗位。其次,充分利用企業優質的技術設備和工作環境,組織學生參觀生產車間、體驗式教學、頂崗實習等,讓學生提前了解職場文化,將所學的專業理論應用于工作實踐,實現學校和企業的互利共贏。再次,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應該樹立為企業服務的基本觀念,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和資源優勢,為企業新項目、新產品的研發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持,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同時,高職院校也應該對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行分析,找到與企業合作的突破點,為企業提供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合作方案。
第三,參與企業大賽,以賽促建。積極參與企業承辦的技能大賽,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當前依托政、企、校舉辦的技能大賽很多,如京東方杯智能制造大賽等,通過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未來的就業企業和崗位需求,同時在比賽中鍛煉綜合實踐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儲備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四、整合資源打造就業師資隊伍
當前,高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專業教師團隊,部分高職院校的就業知識與技能的課程多是由校內教師或者輔導員兼任,導致專業問題的解釋以及就業技能的培訓不系統、不充分,就業指導工作存在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的現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結合實際的就業教學標準和需求,不斷強化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要打造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通過專兼職結合、內外部遴選等方式,充分考慮教師的專業背景、知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打造一支梯隊合理、專業水準高的教師隊伍。幫助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熟練掌握求職技巧,輕松實現就業。同時完善考評機制,提升師資活力。
第二,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不斷提高教師就業指導水平。就業指導教師的培訓應更加注重全局性和整體性,要針對就業市場的變化實時調整相應的培訓內容。就業指導教師要認真參與培訓,及時掌握就業政策、就業市場、就業信息,確保學生就業課程教學的真實性和可調整性。
第三,提升輔導員的就業指導能力,發揮輔導員個性指導的作用。輔導員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就業工作的直接開展者、落實者。因此,輔導員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掌握新媒體時代下學生就業工作的新特點,創新方法、拓展思路,充分利用主題班會、新媒體手段、網絡就業平臺等,教授就業技巧、傳遞就業信息、提升就業質量。
五、多方聯動構建就業幫扶機制
當前,做好高職學生就業工作,需要社會、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協作、齊抓共管,積極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就業幫扶機制。
第一,社會層面。持續完善就業政策,營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消除性別歧視、學歷歧視、暗箱操作等不良風氣,平等對待所有高校畢業生,尤其要給經濟困難畢業生合理公平公正競爭的機會。制訂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殘疾大學生等特殊群體學生就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第二,學校層面。提升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契合度,建立長效高效的就業指導體系,科學合理設置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需要、企業需求的人才。落實“人頭對人頭”就業包聯工作機制,尤其是困難大學生的“一對一”幫扶要做深做實,幫扶教師要實實在在的為困難大學生提供適合的崗位,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就業問題。
第三,家庭層面。充分發揮家庭育人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盡力創造積極健康的家庭環境,引導孩子養成樂觀、勤奮、善良、自信的良好品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就業擇業方面,家長要做學生的堅強后盾,多給學生鼓勵與支持,提高學生的抗壓抗挫折能力。家長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靈活多元的擇業觀念和就業取向,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 就業有哪些新趨勢新機遇
- 就業是民生之本。新的一年,隨著2024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再創新高,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但隨著經濟回升向好,穩就業積極因素將不斷顯現
- 04-28 關注:16
- 24種新專業,2024年本科招生
-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并發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 04-26 關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