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邊關筑夢,支教傳情”服務團走進廣西崇左市寧明縣宜景社區,開展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多元形式助力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邊疆民族地區發展注入青春動力。
宜景社區作為寧明縣易地搬遷安置點,于2018年建成,集中了來自全縣8個鄉鎮的663戶、2467名搬遷群眾,民族成分豐富,同時也是崇左市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示范點,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重要作用。服務團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結合社區實際開展系列活動,既強化居民對“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也通過在地化、適老化服務提升社區幸福感,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團隊服務邊疆的初心。本次活動以三大核心環節展開,將非遺文化傳承、心理健康教育與民族團結宣講深度融合。
非遺文化傳承:邊疆同心,共傳匠心
上午10點,團隊成員以一場民族團結主題微課拉開了活動序幕。該環節以“邊疆同心·非遺共傳”為主題,團隊成員首先講述寧明縣邊境“守邊聯盟”故事,闡明民族團結對發展、文化共生及護邊固防的意義。隨后,介紹非遺文化價值與漆扇制作方法,現場演示漆扇制作流程,并邀請社區居民親手參與,讓大家在自主配色、動手創作中感受非遺魅力,在互動歡笑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圖1團隊成員與社區居民一起制作漆扇
心理健康守護:趣味實踐,筑牢心防
下午,服務團圍繞心理健康服務,開展了一場針對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講座。團隊成員通過講解與互動問答,向居民普及健康五大原則、心理健康十條標準、六大健康心理特征及心理調節方法,并帶領居民學習《清肺拍拍操》,從動作教學到跟隨音樂完整練習,社區居民全程熱情參與,現場氛圍歡快,在運動中守護身心健康。
圖2團隊成員與社區居民一起學習《清肺拍拍操》
民族團結宣講:共學共唱,譜寫和諧
以“民族團結”為關鍵詞,團隊成員先闡釋民族團結概念并結合實例說明民族互助場景,再介紹廣西民族概況、寧明花山壁畫的團結象征及特色民俗。在分享社區互助故事與團結事跡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向社區居民解讀民族團結對生活與教育的重要性;顒游猜,團隊與居民交流民族文化——學習寧明特色歌圩,并共唱壯族敬酒歌《唄儂情深》,用歌聲傳遞民族情誼,讓團結氛圍浸潤社區。
此外,服務團還參觀學習宜景社區民族團結成果展覽,深入了解互嵌式社區建設路徑,進一步堅定了以教育實踐服務邊疆、助力民族地區發展的使命擔當。
圖3團隊成員與社區居民一起唱響《唄儂情深》
從非遺漆扇里的文化傳承,到《清肺拍拍操》中的健康守護,再到《唄儂情深》歌聲蘊含里的民族團結內涵,本次實踐活動以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文化、健康與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宜景社區的土壤中。這不僅是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青年學子踐行“服務社會、助力邊疆”的生動實踐,更以青春之力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和諧發展注入了持久活力,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在民族復興征程中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責任與擔當。
圖4活動合影
文源:左沁鷺、羅秋林,楊嘉欣、農崟秀
圖源:左沁鷺
校對:馮悅露、左沁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