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63.4萬,21.62%這是蕪湖市的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和人口老齡化率,蕪湖市老齡化程度不僅高于全省平均老齡化水平(21%),更是高于全國化老齡化水平(21.1%)。

7月7日下午2時,實踐小組來到蕪湖市海螺頤養院進行實地調研。在對頤養院負責人唐老師的采訪中調研小組了解到海螺頤養院在2025年全市計劃新增養老床位2650張,重點提升護理型床位占比(80%)和社區養老覆蓋率,近年來院方也在不斷引進無障礙扶手,護理床等適老化產品來提升頤養院中老年人的生活便捷度。
“這個院里呀,扶手啥的有是有但是有點高啊,我夠著可費勁了。”85歲的奚奶奶坐在椅子上指著衛生間里扶手說。那個扶手高1.5米對于一米六多的奚奶奶來說確實太高了,有點用不上。而且奚奶奶表示,每次用完這個扶手后總會腰疼。同一層的唐爺爺呢,雖然因為身高足夠沒有這些顧慮,但是唐爺爺卻覺得頤養院里的呼叫不舒服,常常就會忘記電話該怎么用,這讓其很是苦惱。針對這些問題,頤養院的負責人員說道:“我們現在針對于這些問題正在進行針對性改進,像什么扶手啊,呼叫啊之類的我們正在引入一些智能化的東西,想什么可動扶手,呼叫鈴之類的。雖然我們在不斷改進,但還是不夠,現在關于這方面的產品太匱乏了。”

經過一天的走訪與調研,調研組的成員們梳理出了三大問題:一是部分適老化產品“適配與老人間的矛盾”如扶手高度不適合老人,每個老人對于床鋪軟硬的適應程度不同等;二是部分老人與產品之間的“技術矛盾”,在與孫爺爺的聊天過程中孫爺爺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情況深感苦惱,即便是教授如何使用,過后也會忘記,此類情況便體現出老人與時代發展之間的技術矛盾;三是”服務配套設施不足”現如今大多數養老機構中老人數量繁多,但是與之相匹配的工具卻不足以滿足老人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且護工人員年齡偏大接收能力較弱,對于先進設備的使用并不熟練,難以指導老人。
截至2024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3.1億,占總人口22.0%;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占比15.6%,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但是,中國的銀發經濟發展與老齡化程度并不匹配,由此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適老化產品的使用往往不能符合“適老三原則”——操作簡單,功能實用,親切暖心。
適老化產品的核心思想是“以老人為中心,讓老人感受到幸福感的同時并促進銀發經濟發展”。適老化產品不僅是鏈接科技與銀發經濟的橋梁,更是銀發經濟發展的基本點。本次的調研不僅揭示了現在銀發經濟發展的痛點,也真實的表達了老人們的真實需求。相信隨著政策的支持與社會關注度的提升,適老化會真正的走出概念邁入實踐中,從而讓老年人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讓老年人的晚年更加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