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夕陽的金輝灑滿雪域高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格桑花開” 實踐團的藏區(qū)助學之旅圓滿落幕。十余天里,實踐團成員跨越山河阻隔,走進拉薩、昌都兩地三所學校,以文化為紐帶、以知識為橋梁,在高原學子心中播撒科學的種子、點亮夢想的光芒,用青春力量書寫民族團結的動人篇章,讓新時代青年的擔當在雪域大地綻放光彩。
一、躍動在東嘎
跨越山河,巧手與強體的雙向奔赴
2025年8月10日,“格桑花開”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拉薩東嘎小學,將藍天夢想播種在高原孩子們的心里。
隊員們帶領孩子親手組裝航模,在高原埋下科學種子;教學剪窗花,讓民族文化于指尖傳承交融;在藍天下列隊奔跑、踢球馳騁。不僅增長見識、提升動手能力和鍛煉體魄,更教會團結與堅持,讓拼搏的種子在高原陽光下茁壯生長,做到動手能力和體能的雙拔高。
技術入堂,撒下低空經(jīng)濟的種子

其中一位藏族隊員以藏語親切講解低空經(jīng)濟,將前沿科技帶入高原課堂,拉近藍天與孩子的距離。她用母語點亮知識之光,讓看似遙遠的創(chuàng)新概念,在親切的語境里落地、生根,用別出心裁的方式架起一座連通高原孩子當下生活與藍天未來的橋梁。這堂課不僅僅是科技知識的傳遞,更成了漢藏文化對話、師生心靈相知的溫暖紐帶。
二、相約在堆龍德慶
藍天詩歌之約,航空點燃報國夢

與此同時,另一隊隊員走進拉薩堆龍德慶第二初級中學,以“航空航天科普大講堂”為載體,通過講述飛行發(fā)展史、剖析飛機結構、拼裝飛機模型等一系列沉浸式課程,引領高原少年穿越時空,觸摸人類航空事業(yè)的壯闊歷程。從滑翔雛形到噴氣騰飛,從先驅傳奇到當代成就,孩子們眼中閃爍的不僅是好奇,更是對藍天與科學的深切向往。
航空科普課后,在中學禮堂內,一場融合拼貼詩創(chuàng)作與民族聲樂賞析的藝術晚課深情開展。學子們以“雪域發(fā)展”“民族團結”為材,用文字拼貼出對家國的熾熱禮贊;聲樂環(huán)節(jié)則跨越地域,從陜北民歌到藏韻悠揚,在多元一體中華音畫中感知文化血脈的共振。
漢藏同聲 共譜民族團結華章
與此同時,團隊成員為初一新生打造了一場洋溢青春與團結的文藝盛會。學生踴躍登場,藏漢雙語節(jié)目交融綻放,《卓巴》合唱、《吉祥八寶》舞蹈等精彩演出; “傳話筒”游戲默契接力,扎念琴聲中師生共舞;終場全場齊唱《北京的金山上》《愛我中華》,將晚會推向情感的高潮。這場文藝活動用藝術凝聚人心,在歡歌共舞中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植于心、見于行。
三、溫暖在卡若鎮(zhèn)小學
共賀華誕,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在慶祝西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的重要時刻,格桑花開支教團同樣也奔赴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卡若區(qū)卡若鎮(zhèn)小學,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民族團結映雪域 同心共賀西藏慶"詩朗誦比賽中,孩子們用漢語和藏語共同表達對西藏的熱愛;廉政主題黑板報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廉政意識和愛國情懷。
溫情探訪,深入學生家庭
此外,支教團還在周末開展家訪活動,不僅為孩子們精心準備禮物與學習用品,更通過與家長深入交流,細致了解孩子成長環(huán)境與需求,明確精準幫扶方向,并與家長建立了長效溝通機制。這份關懷既為孩子送去溫暖,也搭建起家校信任橋梁,讓漢藏師生的情感在溝通中升溫,讓文化交融在熱情的互動中不斷深化。

從藏語講解的低空經(jīng)濟課堂,到漢藏雙語共誦的愛國詩篇;從指尖翻飛的窗花傳承,到齊唱《愛我中華》的同心共鳴,每一個活動都如一縷微光,照亮了高原學子的成長之路,也讓漢藏一家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互動中深深扎根。本次奔赴千里的社會實踐不僅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子踐行使命責任的生動體現(xiàn),也是新時代青年以實際行動助力西部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守護中華民族團結的縮影。
征程雖短,余韻綿長。未來,“格桑花開” 的種子必將在高原持續(xù)生長,相信更多青年也將循著這份初心,在助力民族復興、促進民族團結的新征程上,書寫更多跨越山海、溫暖人心的時代篇章,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雪域高原永不凋零!
投稿信息:
團隊名稱:格桑花開實踐團
所屬高校及院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實踐項目名稱:維護民族團結,共創(chuàng)美好家園
實踐地點: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昌都市
實踐時間:2025.8.10-2025.8.23
指導教師:張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