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北京科技大學心路之和園育心志愿服務實踐團(下稱“實踐團”)走進北京市西城區京鐵和園社區,從為期兩周左右的鐵路務工家庭子女教學與調研活動順利落幕。實踐團以“營造溫暖社區、開闊學生興趣、鞏固課內知識、呵護心理健康”為目標,通過“課程教學+需求調研”雙軌模式,為社區注入青春活力,也為后續幫扶務工家庭積累了一手數據。
和園育心小隊集合 鄭雅婷攝
本次活動的執行主體——北京科技大學和園育心實踐團,由10名來自不同專業的本科生組成。成員們涵蓋計算機、機械、大數據、人文社科等多個領域,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與良好的學習素養,為實踐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正式開展服務前,實踐團提前與京鐵和園社區工作人員完成對接,圍繞社區鐵路務工家庭需求、活動場地協調、課程安全保障等細節展開深入溝通;同時同步推進系列準備工作,包括細化課程方案、篩選調研問卷題目、籌備科普實驗材料與制作工具等,以充分的前期籌備確保后續活動高效有序落地。
活動前,實踐團已經通過線上問卷與家長溝通,了解課程需求并確定課程體系,涵蓋文學、心理健康、學業指導等板塊,兼顧知識學習與興趣培養。趣味科普實驗課上,團隊成員徐沂晨指導孩子動手操作——將葡萄干放入碳酸飲料中,待孩子觀察到葡萄干上下浮沉的現象后,再通俗講解浮力與密度知識,讓抽象概念變生動。此外,實踐團還聯動北京科技大學其他團隊,以“動手+協作”為特色策劃風箏文化體驗課,指導孩子親手體驗傳統曹氏風箏制作工藝,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孩子們和孟文煊老師課間合影 徐雅琪攝
“課程內容很豐富,來的小老師都是大一學生,年紀輕、親和力強,孩子們愿意主動互動,家長都很認可。”一位社區家長的采訪感言,道出了眾多務工家庭的心聲。
活動期間,實踐團同步開展調研,聚焦鐵路務工人員工作現狀、子女教育需求及家庭親子關系三大核心問題:累計完成6次有效訪談(對象涵蓋務工家長、社區工作者及參與學生),形成1.2萬余字文字記錄與1.5小時音頻素材;面向務工家庭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8份,有效回收率90%。關鍵數據顯示,83%的受訪家長因工作性質每月陪伴子女不足15天,76%的孩子“希望有人陪自己做功課、玩游戲”,92%的受訪者認為活動“有效填補了孩子的陪伴空白”。這些數據清晰展現出鐵路務工人員因工作每月陪伴子女時間少,以及孩子渴望陪伴的需求等情況。為幫扶提供依據,能有力支撐后續分析務工家庭需求,進而探索出長效的幫扶模式,讓幫扶更具針對性和可行性。
實踐隊隊員徐雅琪在采訪家長周東旭攝
京鐵和園社區工作人員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認可與全力支持,從活動場地協調到參與家庭對接,全程提供細致保障。社區負責人程書記表示:“實踐團的課程和調研既解決了務工家庭的實際需求,也為社區服務注入了新活力,我們非常歡迎這樣有溫度的青春力量。”雙方已就后續合作達成初步意向,期待未來能與實踐團建立長期聯動機制,開展更常態化、多樣化的服務,持續為社區家庭送去關懷與支持。
此次調研及相關活動,不僅是一次青春力量服務社會的生動實踐,更搭建起高校與社區協同服務的橋梁。它讓調研成果從數據變為切實的關懷行動,也為后續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助力務工家庭等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持續傳遞溫暖,讓青春與社區共成長,讓關愛在更多家庭中延續。
通訊員 李思璇 徐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