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至8月1日,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赴梅州市興寧市實驗學校服務隊(以下簡稱“星夏隊”)緊繞“喜迎二十大,筑夢中國情”主題,開展了“清夏支教筑新夢,情系梅州育新知”實踐活動。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星夏隊在重視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之余,更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此,在第二課堂活動板塊,星夏隊從審美藝術、益智開發、表達技能三個板塊匠心打造了六大素拓項目,力求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才能,進而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圖 1 星夏隊第二課堂課程內容設計
栽藝術之苗,育文化之花
在審美藝術板塊,星夏隊綜合學生興趣和實際需求,開設了《系列手工》和《中外美術鑒賞和實踐》兩門課程,有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文化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幫助當地學校開展文化啟蒙教育,大大提高鄉村學子的文化藝術水平。
《中外美術鑒賞和實踐》課程主要從西方油畫棒、客家服飾和香云紗切入展開。在油畫棒課堂上,吳雨凡老師帶領同學們欣賞星夏老師創作的油畫棒作品。靚麗的油畫棒畫瞬間讓同學們都興致盎然,隨后緊跟老師的教學指導完成了自己的油畫棒作品。在客家服飾課堂上,鐘芷欣老師圍繞客家歷史、客家服飾以及客家配飾三個方面展開介紹。課后,同學們感嘆道“身為客家人,但卻是第一次深入了解客家服飾。”值得一提的是,客家服飾中的香云紗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名副其實的“軟黃金”,但香云紗發展至今卻遇到了瓶頸,瀕臨失傳。因此,為呼吁同學們保護和繼承傳統文化,葉穎嫻老師向同學們科普了香云紗及其制造過程,獨特珍貴的傳統工藝再次讓同學們驚嘆不已。
圖 2 油畫棒課堂的學生作品
在益智開發板塊,《象棋》課程憑借“助娛樂、聰頭腦、養眼界、增智慧”的作用深受同學們的喜愛。象棋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既包涵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攻守之法,也包涵了相生相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無窮哲理,其發明也承載了部分中華歷史文化的縮影。通過象棋中的對弈,同學們不僅觀察力和全局觀得到了質的提升,而且能夠學習和領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
圖 3 在象棋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解象棋7類棋子的走法
踏實增才干,同心助公益
在表達技能板塊,星夏隊打造了《手語》《朗誦與配音》和《音樂劇與舞蹈》三門技能學習類課程,利用學生愛好新奇、善于表現、富有參與意識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興趣,發展學生個性,鼓勵學生關心公益。
在《手語》課程上,黃珊萍老師從手語科普介紹、手語基礎學習、手語歌曲欣賞三個板塊展開,向同學們普及介紹了手語的五個基本要素和語法規則,著重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基本手語,鍛煉學生在實際情景中與聾啞人的交流技能。同學們紛紛在評論區感嘆道“手語很生動!”課程結束后,程書琪老師與興寧一中和興寧實驗學校的九位學生共同錄制了《你笑起來真好看》的手語公益視頻,視頻中“溝通不是我們之間堅不可摧的壁壘,夢想不會因為身體的狀況而有優劣”代表了星夏隊和同學們的毅然決心和鏗鏘誓言。
圖 4 在手語課堂上老師正在教學問候用語的手語動作
在《朗誦與配音》課程上,彭曉琪老師結合實例生動展示了空間詞、數量詞等不同朗誦讀法的異同,帶領同學們學習體會頓連、重音、語速和語調,幫助同學們把握朗誦基調,掌握朗誦技巧。黃淑婷老師則通過唇舌的口部操、提顴肌、打牙關等技巧練習,輔助同學們學習配音技能。課程結束后,高煜同學和王灝同學主動錄制了《鄉愁》《囚歌》的朗誦作品,獲得了老師們的高度贊揚。
圖 5 朗誦與配音課程上老師正在帶領學生練習口部操
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是對第一課堂學習的延展與補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技能才干,給未來提供更多可能性。除此之外,第二課堂教學活動也拉近了支教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老師們也從中發掘到了更多的人生價值。星夏隊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不僅關注藝術素養的提升,而且重視表達技能的培養,同時還致力于公益愛心,這為粵東地區的文化藝術教育增添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