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單單)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對于偏遠地區的孩子而言,教育是改變命運、通往幸福人生的橋梁。前輩們篳路藍縷,深入基層,為農村教育費盡心思,正是為了讓農村的孩子,擺脫世代束縛在這尺寸之地的困境,經歷更廣闊的世界。
張桂梅校長深耕教育沃土,讓知識流淌進孩子們成長的心靈,為深處困境的孩子創造人生出彩的機會。心有大我,高山一樣巍峨。“有一種精神支撐著我,說到底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問心無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張桂梅猶如茫茫大海里的燈塔,為千余名貧困學生的人生遠航啟明。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也是師之大者的風范。而無數個像張桂梅一樣致力于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教師,為當地乃至國家注入了強大的人才力量,也充實了我們的民族底座。
圖為志愿者老師們在為小朋友折愛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任雁飛 攝
在他們卓爾不群的風骨下,是師者那顆傳道授業解惑之心。那段泛黃的流金歲月中,大先生們演繹了燦若繁星的歷史傳奇,近百年的歷史風煙,世界舊貌換新顏,如今,我們深刻接受先輩們的感召,想為地區教育普及略盡綿薄之力。
葉芝曾言:“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一老師教授手語課,這個社會上還存在這一些特殊的孩子,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想法,所以便需要我們去學習手語,在他們需要幫助時,用基礎的手語為他們表達。這節課并不算短,但小朋友們都努力學習著,令我動容的便是,即使他們接受的并不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即使他們需要花費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他們仍然對這個社會抱有最赤誠的熱愛,他們也愿意用這份熱愛,去關照更多的弱勢群體。理解與尊重是感同身受,而非漠然旁觀;是傾聽感情,而非高高在上;它是善、是美、是生命個體間心靈交織的閃光。
圖為志愿者老師在給小朋友們上課。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任雁飛 攝
在與孩子們不短不長的相處時間中,我也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可貴的品格。當我不自知被裹挾著向前時,很多時候已經忘記了為什么出發,但是當我看到孩子們認真地規劃未來,他們的眼睛澄澈干凈,他們的夢想純粹堅定,很多有著強烈目的性的意圖都會在他們面前無所遁形,知世故而不世故,這永遠是我需要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師范大學“優師計劃”師范生回信中說道,希望他們繼續秉持“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的校訓,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畢業后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中去,努力成長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青春力量。這對于我們同樣適用,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我們應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圖為志愿者老師在帶小朋友玩紙杯游戲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這次支教經歷對我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重要的指導與紀念意義,我會永遠記得孩子們純真燦爛的笑容,同事朋友們備課時的合作互助,以及,熠熠生輝的愛與夢想。從細節做起,腳踏實地,選擇堅守,選擇理想,選擇內心的呼喚,將個人理想融于中國夢中,成就更飽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