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石油工程學院工B347會議室內(nèi),“石油魂”主題宣講會的聲音穿透悶熱的空氣,直抵科左后旗研學團每位同學的心底。宣講員李越帶來的“大慶新鐵人”王啟民的故事,讓現(xiàn)場數(shù)次安靜。“王啟民爺爺年輕時,大慶油田面臨‘產(chǎn)量下降’的危機,他帶領(lǐng)團隊住在油田的簡陋板房里,白天在井場觀察,晚上在煤油燈下計算,一干就是12年。”李越展示著王啟民在實驗室里的老照片:“你們看,他的眼睛因為長期熬夜布滿血絲,手上全是試劑腐蝕的痕跡,但他說‘我這輩子,就是要跟油田較勁’。”當講到“最終他們研發(fā)的技術(shù)讓大慶油田連續(xù)27年穩(wěn)產(chǎn)5000萬噸”時,同學們自發(fā)鼓起掌來。“這就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石油精神,不是喊口號,是真真切切的行動。”李越的話讓同學們?nèi)粲兴肌?br />

劉宇學長的分享則拉近了與大學生活的距離。“剛上大學時,我也很迷茫,直到參加了關(guān)愛自閉癥兒童的志愿服務。”他展示著自己和孩子們的合影:“有個孩子從不說話,有天突然指著我胸前的;照f‘石油’,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耐心都值了。”在三下鄉(xiāng)支教時,他看到鄉(xiāng)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望:“有個小姑娘每天走兩小時山路來上課,就為了多問我一個數(shù)學題。”劉宇說,這些經(jīng)歷讓他明白:“大學不只是學知識,更是學擔當——用學到的東西去幫助別人,去改變一些事情。”宣講會尾聲,石油工程學院為同學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包含3萬冊圖書的電子閱讀卡。“這里面有石油科普、人文歷史、自然科學,用手機就能看,就算回到草原,也能隨時‘逛’大學圖書館。”輔導員荊成琰笑著演示操作方法,“遇到不懂的問題,還可以給我發(fā)消息,我們的‘知識橋梁’永遠不斷。”同學們小心翼翼地將閱讀卡信息存入手機,那晚的會議室燈光明亮,映著同學們眼里的光——那是夢想被點燃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