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聯農實踐團訪幽幽谷,一場生態與文化完美融合的鄉村之旅
中郝峪村幽幽谷,靜臥于魯山主峰東側,是一片被綠意深度包裹的 “天然秘境”—— 這里森林覆蓋率高達 96% 以上,清澈溪流順著山谷蜿蜒流淌,疊翠峰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繁茂林木層層疊疊、遮天蔽日。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其絕佳的氣候優勢,夏季平均氣溫始終保持在 26 攝氏度以下,涼爽宜人的體感與清幽秀麗的景色,使其成為休閑度假、養生體驗的絕佳去處。近日,青鳥聯農實踐團專程來到此處,只為親眼見證幽幽谷 “生態與文化共生” 的獨特魅力,沉浸式體驗當地傳承已久的農耕文化。
踏入幽幽谷,實踐團成員便被眼前的生態美景所震撼:山間清風裹挾著草木與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抬頭可見陽光透過樹葉縫隙灑下的斑駁光影,低頭能賞溪流中自在游弋的小魚、岸邊肆意綻放的野花。沿著石板路漫步,耳邊是鳥鳴蟲吟與潺潺水聲交織的自然樂章,每一步都仿佛走進了天然畫卷。除了欣賞美景,實踐團還深度參與當地農耕文化體驗與鄉村旅游項目:在農戶的田地里,成員們拿起農具學習耕地、播種,感受 “面朝黃土背朝天” 的農耕辛勞;在農家院落中,跟著村民學做手工煎餅、山野燉菜,指尖觸碰面粉的粗糙、鼻尖縈繞飯菜的香氣,讓鄉村生活的煙火氣直抵人心;與當地村民聊天時,大家被他們淳樸的笑容、熱情的話語所感染,一句 “來家里喝碗水” 的邀約,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據幽幽谷風景區負責人介紹,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景區已探索出多元化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精準覆蓋不同游客需求:“鄉村農家樂型” 主打地道農家食宿,讓游客在土坯房里住一晚、吃一頓農家菜,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休閑娛樂型” 設有真人 CS、峽谷漂流等項目,滿足年輕人追求刺激的游玩需求;“養生度假型” 依托清幽環境打造康養民宿,配套瑜伽、冥想等養生課程,吸引注重健康的游客;“山峪餐飲型” 聚焦山野美食,在溪流邊搭建特色餐臺,推出 “溪水燉雞”“野菜宴” 等限定菜品;“家庭農家型” 以家庭為單位提供個性化服務,設置親子農事體驗、手工制作等活動,適合全家出游;“休閑采摘型” 開辟果園、菜園,讓游客親手采摘新鮮果蔬,感受豐收的喜悅。這些模式不僅讓游客的旅游體驗更加豐富多元,更帶動當地農民實現 “家門口就業”—— 不少村民經營起農家樂、擔任景區導游或參與農副產品銷售,收入來源大幅拓寬,鄉村經濟活力持續提升。
在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幽幽谷風景區的創新舉措同樣令實踐團印象深刻。為提升產品附加值,景區將當地特色農副產品打造成 “高端品牌情調產品”,從獼猴桃、板栗等生鮮果蔬,到蜂蜜、山核桃等深加工產品,每一款都經過嚴格篩選與品質把控。景區建立了完整的質量追溯體系,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產品的種植、加工全過程,包括施肥記錄、檢測報告等,真正實現 “買得安心、吃得放心”。同時,景區全力構建 “吃、住、游、娛、購” 一體化鄉村旅游特色服務體系:“吃” 有農家菜、特色宴席與美食 DIY 體驗,游客可親手制作博山豆腐箱、手工面條;“住” 涵蓋民宿、農家樂、露營帳篷等多種選擇,既有傳統石屋改造的溫馨民宿,也有適合年輕人的潮流露營地;“游” 包含峽谷觀光、山林徒步等生態項目,沿途設置觀景臺、休息驛站;“娛” 有篝火晚會、民俗表演等活動,夜晚的山谷里,村民與游客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熱鬧非凡;“購” 則開設特色商店,售賣手工藝品與原生態農副產品,讓游客能帶走滿滿的 “鄉村記憶”。
更讓實踐團動容的是,幽幽谷風景區始終將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為核心使命。在景區農戶的帶領下,實踐團走進田間地頭與養殖院落:田埂上,翠綠的蔬菜長勢喜人,農戶詳細講解著不同作物的種植技巧 —— 何時播種、如何施肥、怎樣防治病蟲害,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農耕智慧;養殖區里,雞鴨成群、牛羊悠閑,農戶分享著家禽家畜的飼養周期與管理要點,比如如何根據季節調整飼料、怎樣預防常見疫病。通過這些直觀的展示與講解,實踐團不僅了解到農耕文化的歷史淵源,更深刻認識到其在當代鄉村發展中的現實意義,對 “粒粒皆辛苦” 的內涵有了更真切的體會,也愈發珍視這份承載著民族記憶的傳統文化。
此次幽幽谷之行,對青鳥聯農實踐團而言,是一場兼具生態之美與文化之韻的鄉村之旅。成員們既領略了幽幽谷的自然秀麗,也觸摸到了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更見證了生態資源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如今,幽幽谷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前來觀光、度假、體驗鄉村生活。相信未來,幽幽谷風景區將繼續發揮 “生態 + 文化” 的雙重優勢,在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書寫更多精彩篇章。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 鞍鋼轉型:鋼鐵巨人的綠色答卷
- 7月23日至24日,東北大學"馬院赴遼寧鞍山社會實踐團"前往鞍鋼博物館、鞍鋼生態園、大孤山鐵礦等地點開展研學活動。通過觀摩綠色化生產
- 08-23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