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月至八月,湖州師范學院從“浙”啟航,語潤新藏實踐團深入新疆多地,以推廣普通話為切入點,在這片多民族聚居的熱土上開展了一系列接地氣、有溫度的實踐活動。從維吾爾族家庭的炕頭到阿克蘇博物館的展廳,從連隊的田間地頭到連隊禮堂,普通話這一溝通橋梁被不斷架寬架實,為當?shù)匕l(fā)展注入了鮮活動力。
普通話進家門,團隊成員“一對一”幫扶
7月13日,實踐團隊走進維吾爾族家庭,開啟“一對一”精準幫扶。通過趣味游戲、知識講解等環(huán)節(jié),了解普通話并不只是枯燥的講述,愈發(fā)生動活潑。家庭成員巴哈迪爾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他意識到學好普通話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提升,更關系到民族團結。”語言壁壘的消融讓心與心的距離不斷拉近,也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點滴交流中生根發(fā)芽。

文化傳承與語言推廣的結合,在阿克蘇博物館煥發(fā)出獨特活力。
7月14日,實踐團隊運用虛擬導覽技術,為當?shù)貎和蛟炝艘粓鰟e開生面的普通話課堂。團隊成員為維吾爾族兒童普及普通話知識,結合虛擬導覽技術,用標準的普通話為游客進行講解介紹。這種“文化+語言”的模式,讓普通話成為承載地域記憶的載體,讓年輕一代在學好語言的同時,更增強了對家鄉(xiāng)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鄉(xiāng)村振興的戰(zhàn)場上,普通話正成為助力發(fā)展的“硬通貨”。
8月11日至8月15日,湖州師范學院“從‘浙’啟航,語潤新藏”實踐團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一師阿拉爾市十團十一連,以推廣普通話為紐帶,結合AI技術與直播帶貨,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成員們與當?shù)毓r共同體驗AI推普工具,果農們通過智能對話學習帶貨話術,在互動中提升普通話應用能力,為后續(xù)直播打下基礎。葡萄藤架下,實踐團開啟助農直播。成員們和果農手持飽滿紫黑的巨峰葡萄,用標準普通話講述其“從日本引入中國,在新疆扎根結果”的故事,還融入“蒲桃”的古詩典故,讓果香里飄出文化味。曾經因語言不暢難以對接市場的農戶,如今能在鏡頭前自信介紹自家產品,普通話帶來的不僅是溝通便利,更打開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徑。

此外,團隊還走進連隊開展推普宣講。從普及普通話重要性,到組織互動問答、集體朗誦,最后大家攜手舉起旗幟,齊聲誦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推普理念深入民心。

此次新疆之行,生動詮釋了推廣普通話的深層意義:它不僅是語言工具的普及,更是促進民族團結的紐帶、助力區(qū)域發(fā)展的引擎。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每一句標準的普通話都在編織著共同發(fā)展的網絡,每一次順暢的溝通都在匯聚著鄉(xiāng)村振興的力量。(通訊員:鄧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