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 日,南通大學“聚彩育苗”志愿服務隊赴南通市崇川區學堂橋社區暑期志愿服務活動,開展“赤誠印記啟航,莫文隋風同行”主題活動。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觀體驗與互動式精神宣講,為小學生們開啟了一扇感知黨的光輝歷程、理解“八一”軍魂、體悟“莫文隋”大愛的精神之窗,在童稚心田播撒下信仰與奉獻的種子。
黨徽閃耀處,童心種下信仰花
活動伊始,在志愿者們的引領下,小學生們步入莊嚴的“黨屋”。珍貴的史料圖片、生動的歷史場景再現,將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娓娓道來。小朋友的目光流連于“歷史長廊”,在一件件展品前駐足凝望。在“崢嶸歲月”展區,孩子們凝聽志愿者講述南湖紅船的啟航、長征路上的艱辛;在“建設年代”長廊,他們驚嘆于先輩們篳路藍縷的奮斗奇跡;當走到“新時代篇章”展板前,孩子們興奮地指認著熟悉的科技成就與大國重器。信仰的星火,在指尖的觸碰與心靈的叩問中悄然點燃。
黨建活動室內,大學生志愿者們化身“精神解碼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精神對話”,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故事,深情解讀“八一精神”與“莫文隋精神”的時代交響。

圖為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參觀 斗改吉供圖
“八一”篇章:軍魂如炬,照亮前行路。
借助生動的動畫短片和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志愿者將時間拉回1927年8月1日那個烽火硝煙的黎明——南昌城頭的槍聲劃破長空。他們講述了革命先輩們如何在白色恐怖中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打響了武裝反抗的第一槍。
講解不僅闡釋了偉大“八一精神”的核心內涵,更深刻解讀了人民軍隊自誕生之日起就融入血脈的特質:“聽黨指揮”是靈魂、“能打勝仗”是核心、“作風優良”是保證。從“八一”軍旗的誕生,到中國軍史上的八個一,那一張張飄揚的紅旗,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八一精神”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熔鑄一代代軍人靈魂、支撐起守護今日國家和平安寧的鋼鐵力量。
“莫文隋”篇章:微光成炬,大愛潤無聲。
當話題轉向身邊的榜樣——“莫文隋”,孩子們的眼睛亮了起來。志愿者講述了那個化名“莫文隋”(“莫問誰”的諧音)的南通大學退休老教師,數十年如一日匿名資助貧困學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事跡。“他像一位隱形的守護者,用默默無聞的愛,點亮了無數寒門學子的希望之光。”
圖為志愿者向小朋友介紹莫文隋精神 張曉露供圖
志愿者強調,“莫文隋”早已超越個體,升華為南通大學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符號,代表著“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凡人善舉、匯愛成海”的崇高境界。志愿者還鼓勵孩子們分享身邊看到的“小莫文隋”故事,將此精神具象化、生活化。一位小男孩積極的講訴了一位和藹的阿姨,在他遇到支付困難時,直接慷慨的將飲料贈送給他——做好事不一定要驚天動地,默默幫助別人就是‘莫文隋’!
此次“赤誠印記啟航,莫文隋風同行”社會實踐活動,是南通大學學子積極投身實踐育人、服務社會的生動縮影。它巧妙運用“大手牽小手”的互動模式,將宏大的黨史教育、深刻的革命精神、感人的志愿故事,化作涓涓細流,滋潤著少年兒童的心田。這堂行走在黨建中心里的“大思政課”,為孩子們的人生系好了第一粒紅色的扣子,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貢獻了堅實而溫暖的青春力量。在未來,南通大學“聚彩育苗”志愿服務隊將持續深化實踐育人,讓“莫文隋”精神在服務社會中代代相傳。(通訊員 吳語涵 路瑤)
圖為參與人員合影 張曉露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