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02、1003……”當有節奏的數秒聲在現場清晰響起,那是對病患意識的緊急叩問。俯身的瞬間,耳畔貼近“病患”口鼻捕捉微弱氣息,目光緊緊鎖定胸口起伏的每一次波動,抬手示意的動作里,藏著決定施救方向的千鈞重量。
這個夏天,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智行仁護” 小分隊帶著急救技能走出校園,用一場跨越校園、社區、村鎮和企業的實踐行動,擦亮浙江工商職院應急救護金色名片。
精準發力!分層科普織密生命安全網
這支由10名持證應急救護員和1名二級救護師組成的社會實踐團隊,以實際行動響應提升全民應急救護能力的時代號召。
校園里,他們是堅實的“安全后盾”。6月30日,在學校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暨安全教育大會上,人工智能學院輔導員、二級救護師潘央央通過 “理論 + 實操” 的形式,現場傳授心肺復蘇的標準按壓手法、海姆立克法的發力技巧及包扎術的關鍵要點,讓實用急救知識深入暑期社會實踐的團隊中。團隊成員多次商討,細致策劃安全培訓課程,精心設計200 余份《急救小常識》手冊,成為全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出行的 “安全指南”。
校園外,他們的腳步更顯溫情。在寧波市實驗小學、寧波市第一幼兒園,“分齡教學”玩出了新花樣:小學生在模擬場景中親手實踐心肺復蘇,幼兒園小朋友跟著急救兒歌拍手互動,“安全小衛士”的搶答聲里,藏著“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的暖心期待。
初心不改!用行動書寫責任與擔當
在指導教師潘央央帶領下,智行仁護小分隊10名隊員全程參與應急救護課程設計、現場講解輔助。團隊將應急救護課延伸至眾多公共場所,在寧波火車站,為志愿者、特勤隊員演示CPR與AED正確操作,向旅客普及“快速查找AED”技巧;在海曙區麗雅苑、云豐、啟運等社區,開展兒童防溺水課堂,為老人講解創傷救護;在五鄉鎮,讓中小學生掌握溺水自救知識,為新就業群體強化“黃金4分鐘”救援技能。多場景服務、全人群覆蓋,讓急救知識從校園走向更廣闊的社會舞臺。
隊員黃夢祺在宣講課堂中用兒歌化解教學難點,李毅哲在CPR演示中精準把控動作規范……正如隊長張逢沛所說:“每一次宣講,都是對‘仁心’與‘智行’的雙重錘煉。”
17天的實踐收獲了滿滿認可,寧波市實驗小學老師稱贊“孩子真正學會了自救互救”,鞍山村黨支部書記感慨“這是送到家門口的實惠”。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探索出“分層設計、場景適配、理論+實踐”科普模式,為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提供了可復制的“工商經驗”。
繼往開來!讓急救技能遍及更多人群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應急救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應急救護教育體系。2024年,學校將應急救護納入學生必修課,計劃三年內實現全體在校生專業培訓全覆蓋,讓每個人都扎實掌握關鍵“救命技能”,最終成為持證的紅十字救護員。
今年5月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成功獲批教育部第三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入推動急救知識普及,讓更多人成為生命安全的守護者,努力實現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從“精準滴灌”到“全面覆蓋”的跨越,讓應急救護的星火在全社會形成燎原之勢,為生命安全構筑起堅實防線。(通訊員:張逢沛、倪萌芽、潘央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