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農林大學碳索創新 竹夢未來實踐團隊,在杭州市臨安區青山湖樣地成功開展了竹林生物量測算實驗。此次實驗旨在通過科學的方法,準確評估竹林分生物量碳儲量,為毛竹林的低碳高效經營和增匯減排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而聞名,其中竹林資源尤為豐富。為了準確評估這一重要森林類型的生物量碳儲量,浙江農林大學實踐團隊精心策劃并實施了此次實驗。實驗團隊由多位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和充滿熱情的本科生組成,他們利用先進的測量技術和設備,對樣地內的竹林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考察。
實驗開始前,團隊成員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理論學習、設備調試以及樣地選取等。他們選取了樣地內不同胸徑年齡的80棵竹子,逐一編號記錄,以全面了解林分結構狀況。這一過程不僅考驗了團隊成員的專業技能,也展現了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
在實驗過程中,團隊成員分工明確,協作緊密。為了更準確地估算竹林的生物量,團隊成員還采用了樣木砍伐、分部位稱重以及實驗室分析等方法,對竹子的不同部位(如竹竿、枝條、葉片和根系)進行了生物量測定和碳含量分析。

經過幾天的辛勤努力,實踐團隊圓滿完成了竹林生物量測算實驗。初步分析結果顯示,毛竹林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的碳匯能力,其生物量碳儲量數據將為毛竹林的低碳經營和碳減排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這一發現不僅驗證了團隊的研究假設,也進一步激發了團隊成員對自然生態的敬畏之心和對科學研究的熱情。

此次實驗的成功開展,離不開浙江農林大學實踐團隊的辛勤付出和團結協作。團隊成員們克服了高溫、蚊蟲叮咬等不利條件,以飽滿的熱情和嚴謹的態度投入到實驗工作中。他們不僅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更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展現了現代農林學子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貌。
未來,浙江農林大學實踐團隊將繼續關注竹林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問題,通過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同時,他們也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竹林資源的保護工作,共同守護我們的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