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湘潭大學化學學院赴湘潭縣排頭鄉暑期實踐團來到湘潭縣排頭鄉團結村,對當地的碧根果-中草藥基地、花卉基地和太秋甜柿基地等進行了深入考察。旨在探索鄉村振興與農業科技創新之秘。

(圖為團結村村委成員與調查團隊成員合照)
實踐團在排頭鄉團結村宣傳委員盧軍輝帶領下來到了碧根果-中草藥基地。本基地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帶領下,碧根果種植面積達400畝,中草藥種植面積達100畝。本基地通過在碧根果樹下種植中草藥和水肥一體化的方式,極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村民的收入。

(圖為團結村碧根果-中草藥基地)
隨后,實踐團參觀了花卉基地。由于重金屬含量超標,團結村于2018年引入鳶尾花、美人蕉和睡蓮等60多種花卉,于2020年完工。花卉起到了吸附重金屬凈化水源的作用,改善了村莊面貌,為村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徑。團結村通過連續舉辦“鳶尾花節”等活動,并利用自媒體和央視媒體和自媒體等網絡宣傳擴大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促進了鄉村旅游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圖為湘蓮)
實踐團與排頭鄉團結村黨總書記鄢武平進行訪談交流,探索得出了鄉村振興與農業科技創新的秘密。團結村的實踐證明了特色農業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引入具有生態凈化功能的植物,團結村改善了環境,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文化活動的舉辦和有效的宣傳策略是提升村莊知名度和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圖為調查成員與村支書訪談交流圖)
團結村的成就不僅映射出鄉村振興戰略的蓬勃生命力,更深刻詮釋了農業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完美融合。這一案例生動展現了鄉村振興并非孤立的經濟增長追求,而是一場涵蓋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振興與社會和諧的全維度變革。團結村的成功故事,照亮了鄉村探索自我發展路徑的征途,激勵著每一個鄉村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以創新為翼,以合作為帆,勇敢探索并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