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 耿小涵】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促進中華經典文化在鄉村浸潤傳播,豐富鄉村語言文化生活,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經典潤鄉土,墨香沁童心”實踐團隊成員于2024年暑期分赴安徽亳州、安徽金寨、江蘇徐州等地,多點位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和非遺文化傳播等主題教育項目,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挺膺社會擔當、助力鄉村振興。
國學經典浸潤,誦讀賡續文脈
國學浸潤,文脈賡續。為進一步挖掘國學經典的獨特魅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團隊結合實際需要與團隊優勢開設了經典誦讀課程,致力于帶領孩子們讀國學、誦經典。團隊成員邀請南京師范大學校朗誦團專業成員設計基礎朗誦課程,從最基本的口部操等進行入門指導,以基礎技能培訓保證教學質量。經過前期調研培訓和多輪試課磨課,成員們設計了適合鄉村兒童教育現狀的經典誦讀課程。

圖為團隊前期磨課、培訓會
在課程中,志愿者老師們通過與孩子們一起誦讀《詩經》和《論語》中的經典選文,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注重鄉村兒童語音語貌中聲母、韻母、調值、語流音變、吐字歸音等方面問題的糾偏,將聲情并茂的朗誦技巧與經典詩文特有的韻律節奏相結合,在抑揚頓挫的課堂語音環境中帶來沉浸式國學熏陶培養,讓孩子們愛上讀國學、誦經典,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家國情懷。

圖為安徽亳州、安徽金寨、江蘇徐州的誦讀課堂
非遺百載傳承,薪火生生不息
在探索鄉村教育振興的征途上,“經典潤鄉土 墨香沁童心”社會實踐團隊以獨特視角,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教育活動,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光彩。活動在亳州、金寨、蘇州三地同步展開,書寫了非遺傳承與鄉村教育融合的新篇章。
在安徽亳州,支教團隊不僅帶來了知識的種子,更通過漆扇制作、拓染技藝體驗及主題游戲課,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漆扇之美、拓染之韻成為鄉村校園的新風尚。

圖為孩子們展示拓染和漆扇作品
安徽金寨則見證了非遺文化與傳統支教的深度融合。支教志愿者們將當地非遺元素融入日常英語教學,開展“英語+”授課新模式,讓孩子們在學習中觸摸歷史脈絡,感受當地先輩智慧,讓非遺之火在孩子們心中熊熊燃燒,生生不息。

圖為安徽金寨上課現場
而在蘇州昆山,古法非遺豆腐制作課程更是別開生面。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研磨豆漿、點鹵成型,體驗從一粒黃豆到一盤豆腐的神奇轉變,不僅了解了傳統技藝,更深刻理解了食物背后的文化與傳承。
“經典潤鄉土 墨香沁童心”團隊以非遺為橋,連接過去與未來,以傳統文化為落腳點,讓文化基因在鄉村孩子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推普與學習并進,文明與成長同行
普語傳鄉,文明賦能。普通話作為我國通用語言,在促進各地區之間交流與溝通、推動社會發展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南京師范大學“經典潤鄉土,墨香沁童心”文藝服務團聚焦鄉村語言現狀,結合專業相關資源,以推普為著力點,在安徽亳州,安徽金寨和江蘇徐州等地開展宣講,響應國家號召。

圖為推普宣講課件部分內容
7月,團隊成員深入一線,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制定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步驟。課堂以“你我攜手,共推普通話”為主題,分別從普通話的歷史背景、重要意義、推廣措施等方面向鄉村孩子們普及普通話的知識,在他們心中初步構建普通話的認知結構。同時,團隊成員結合實際,從語言、詞匯和語法三方面傳授普通話的基礎,鼓勵孩子們從自我做起,不斷糾正發音,進行強化練習。此外,團隊成員還設計了趣味互動環節,用常見易錯的字詞與學生形成問與答,引導學生朗讀并形成正確記憶。
經典永續,鄉土情深。墨香四溢,童心璀璨。至此,“經典潤鄉土,墨香沁童心”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圓滿結束!當夕陽灑滿歸途,我們回望這片被經典潤澤的鄉土,心中滿是欣慰與期待。每一顆童心,都因墨香的浸潤而更加純凈;每一片土地,都因國學的滋養而更加豐饒。愿在鄉土的潤澤下,孩子們的童年更加璀璨奪目!【南京師范大學 “經典潤鄉土,墨香沁童心”實踐團隊 耿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