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于語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廣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西安理工大學“同心同語”社會實踐隊開始了他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之旅。

6月26日,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同心同語”社會實踐隊前往浐灞絲路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實踐。與浐灞絲路學校德育處李京晶老師進行了座談,在少數民族學生中展開了豐富多彩的課堂互動,通過趣味小游戲讓普通話推廣工作充滿活力。

在古城西安,有這樣一處溫馨的港灣——西安市新疆籍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站,這里不僅承載著民族團結的深情厚誼,更是一片文化交融的熱土。7月3日,“同心同語”推普實踐團隊前往此處,與工作站負責人路宏謀及工作人員艾拉怕提、馬曉莉進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了工作站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傳承的點點滴滴。
工作站也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疆籍人員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的意識,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進行著普通話的推廣,經典誦讀、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等活動,都在將“文化潤疆”落到實處,為推動民族團結、民族融合做出貢獻。
同日,實踐隊成員也走進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駐西安辦事處,與新疆駐陜西教育協調小組組長王瑛面對面,深入了解了他們的工作。在他們的工作中,思政教育、民族團結活動、學業與生活支持,每一項都是對國家通用語言深層運用的探索,都是對民族團結的深情呼喚。

7月7日西安理工大學“同心同語”社會實踐隊赴略陽開展為期一周的推普實踐,以“聽略陽之音,普振興之言”為主題,團隊制作了500把扇子和1000本宣傳手冊,為當地村民拍攝制作了推普學習宣傳視頻以及電臺廣播10余期,旨在提高當地村民說普通話的意識,助力當地形成“能說、會說、敢說”的用語氛圍,落實推普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團隊在走訪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村民有“普通話羞恥癥”,存在不會說、不敢說、不想說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觀念。針對這一問題,推普隊錄制了多個普通話跟練視頻,與村民耐心交流,鼓勵他們敢于張口說普通話。實踐團隊還發現當地的村民和學生普遍存在“鄉音難改”的情況,要想降低方言對普通話的影響程度,就必須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發音,找好舌頭應該放的位置,學習如何正確地發對音、發好音。

除了走訪調研,推普隊在略陽縣白雀寺鎮八一中心小學,開展了基礎發音教學、繞口令挑戰、經典詩歌朗誦等課堂活動,讓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普通話的魅力,領略普通話的風采。
此次普通話推廣社會實踐調研,不僅是一次深入社會的探索,更是一次用行動書寫團結與夢想的旅程。我們實踐隊成員將用一腔熱血,在中華大地這片沃土上,播撒更多語言的種子,讓文化之花在每一個角落綻放。
團隊名稱|“同心同語”社會實踐隊
指導老師|楊富成
帶隊老師|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