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敬文江南文化融合實踐團上海研學
為加快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貢獻江南文化價值,蘇州大學“溯源江南韻 志鑄青春夢”敬文江南文化融合實踐團走進上海,通過參觀上海文化場所、與上海高校師生座談,感悟海派文化,探究江南文化根脈。
究傳統,解析文化基因
文化溯源第一站,實踐團走進上海奉賢文化館、上海奉賢口袋公園,學習江南文化與海派文化遞延出的賢美文化的發展歷史與精神內涵。
奉賢,作為江南古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傳說孔子的南方弟子言偃晚年回到江南講學,其最后一站便是奉賢。由此,奉賢得名,象征著“敬奉賢者、見賢思齊”的精神。這一賢美文化不僅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還展現了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開放包容的城市特質。如今,奉賢積極把握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和“五個新城”建設等戰略機遇,以文化引領發展,注重提升民生福祉,致力于弘揚地域特色的“賢美文化”,不斷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提升生活品質,增強城市魅力,努力樹立人民城市的新標桿。
見今朝,展望文化未來
溯本追源,開拓思維,實踐團與華東政法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師生座談,探究上海與江南的關系,以及上海文化發展的新征程。
在座談中,華東政法大學的沈同學表示深感上海和江南文化的緊密聯系。上海本就是江南文化的延續,隨著城市的發展,上海的文化也與江南同步演變。開埠后,上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這不僅拓展了江南文化的新空間,也將江南文化的傳統優勢與西方的現代科技、管理模式和先進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海派風貌。展望未來,長三角一體化和江浙滬的協同發展,將繼續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為區域的共同進步和繁榮開辟更加廣闊的舞臺。
上海經濟的發展,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基因,源于集大成式的發展與升華。實踐團成員期待,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上海繼續憑借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踐行人文與經濟的共生共榮,書寫出自己的經濟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