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索可持續能源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山東大學(威海)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溫電雋永”社會實踐團隊于8月1日前往重慶第五人民醫院,就“基于硫化銀的可持續溫差發電電池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主題對黃光明醫生進行了訪談。
團隊來到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進行實地調研
在進行調查研究時,團隊成員發現,目前醫院各科室主要依賴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包括心率、血糖和體溫等監測儀器。這些設備在患者健康管理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電池的續航能力相對較弱,并且還存在環境污染等問題。此外,現有的可穿戴醫療設備無法滿足長時間監測溫度變化的需求。利用基于硫化銀的溫差發電技術,為解決相關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這項技術能夠將人體與環境的溫度差異轉換為電能,為可穿戴醫療設備提供穩定的電源,具備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多重優勢。
團隊向黃醫生訪談并共同探討硫化銀新技術應用
黃醫生指出,在把溫差發電技術運用到醫療行業的過程中,有必要進行全面的技術檢驗和實驗操作,以確保該技術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須對其性能進行評估。此外,我們還需要思考如何將這項技術與當前的設備系統完美融合,以及如何應對潛在的熱量管理挑戰。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對目前所使用的材料及工藝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此外,減少生產的總成本和增加技術的廣泛應用也被視為核心要素。
同時,黃醫生還認為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技術成熟度、穩定性、小型化集成、成本控制以及法規和標準等方面的挑戰。但總體而言,基于硫化銀的溫差發電技術在醫療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有望為未來醫療設備提供更加環保、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
本次調研活動,不僅加深了調研團成員對基于硫化銀的溫差發電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前景的認識,更激發了他們對未來科技與醫療融合發展的無限遐想。調研團成員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進一步深入研究溫差發電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并積極探索與其他先進技術的融合,為推動醫療領域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