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鄭州大學的大學生組成的“鄭閆甄選”心心向農社會實踐團隊深入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雙廟鄉閆洼村綠寶甜瓜種植基地,不僅親身體驗了綠寶甜瓜的種植過程,還通過訪談,挖掘了這一特色農產品背后的品種優勢、獨特口感及寶貴的種植經驗,為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和農民增收探索新路徑。
訪談種植農戶,了解甜瓜新品種
實踐團隊來到了閆洼村綠寶甜瓜種植大戶——王大娥的種植大棚。種植戶王大娥向團隊成員介紹到,“綠寶甜瓜是鄭州大學駐村書記為我們精心挑選的品種,它的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并且品質高。綠寶甜瓜的果實是橢圓形的,通身翠綠色,果肉鮮嫩多汁,甜度適中,并且可以直接帶皮吃,從我這買的都是回頭客,大人小孩都很喜歡吃。”
實踐團隊成員周姝怡和潘曉晨在采訪了王大娥之后得知:引進的綠寶甜瓜新品種是由南瓜和綠寶甜瓜嫁接而來的,相較于舊品種,不僅口感豐富了很多,同時極大提高了畝產量和抗病蟲害的能力。新品種的瓜苗生命力強、適應力強,每株瓜苗能結3-4個甜瓜,畝產量5000-6000斤,并且種子由鄭州大學駐村工作隊免費提供。在鄭州大學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種植面積連年增加。七月中旬,第一茬成熟的果實已被售空,經濟效益預期可達每畝地一萬元,目前已經開始第二茬種植。種植戶表示,在鄭州大學的幫扶下,不僅實現了整村脫貧,還實現了強
在采訪中還了解到,種植戶最擔心的問題是銷路問題,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農產品的銷售也成為農戶的擔憂。鄭州大學駐村第一書記盧紀富埋頭鄉村振興,積極開拓銷售渠道,與收購商和學校達成合作,確保甜瓜銷路暢通,讓農戶種植安心,放心,舒心。

圖為實踐團隊采訪種植戶關于甜瓜品種,種植戶在對瓜苗泡藥。王濤 供圖
種植經驗與技術分享
實踐團隊跟隨種植戶進入種植大棚,種植戶詳細介紹種植方法和管理方法。種植戶先將瓜苗從培育棚中取出,然后將瓜苗根部泡藥,防止根部被啃食同時提供養分,靜置幾小時后,開始將瓜苗移植種植大棚。種植大棚覆蓋黑色地膜,一方面吸收熱量,另一方面抑制雜草生長。
種植瓜苗的人員向同學們介紹并演示種植方法:“咱們先用手在膜布覆蓋的土地挖出一個手指深度的坑,然后把瓜苗放進來,再用土覆蓋,每株瓜苗距離半米左右,最后,再對瓜苗澆水,這樣瓜苗的種植就完成了。”團隊成員在此過程認真學習種植步驟和注意事項,增強自身本領。
而后,種植戶介紹管理方法。王大娥為團隊成員介紹到,瓜苗種植成功以后,定期澆水,等到結果時期要對果實的數量進行把控,多余的果實要及時剔除,同時鄭州大學專家為解決綠寶甜瓜比較棘手的線蟲問題親臨現場,指導種植戶解決病蟲害的用藥問題。綠寶甜瓜給閆洼村農民帶來了可觀收入。
“我覺得綠寶甜瓜很好,而且閆洼村也因為綠寶甜瓜出名了,現在鄉鎮里很多地方都通過綠寶甜瓜認識了閆洼村。我以后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把綠寶甜瓜銷售到更遠的地方。”王大娥女士滿懷信心和希望的說到。

圖為種植人員為團對成員講解瓜苗種植步驟。潘曉晨 供圖

圖為種植人員指導團隊成員種植瓜苗。徐晗 供圖
參與甜瓜種植,實踐出真知
恰逢瓜苗種植,實踐團隊試種瓜苗。在種植戶的帶領下,實踐團隊所有成員都開始學習試種瓜苗,他們按照種植戶的方法,在大棚里勞作,種植戶在旁邊耐心指導,并對實踐團隊給予肯定和鼓勵。熟能生巧,實踐團隊成員慢慢掌握了種植方法。種植大棚溫度極高,他們和種植戶通力合作,不辭辛苦與酷暑,呈現一片繁忙的景象,最終共同完成了此大棚瓜苗的種植工作。
實踐團隊成員王濤表示,在種植瓜苗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種植的辛苦,更被種植戶的勤勞和熱情所感動。自強不息,勤勞淳樸是閆洼村民的真實寫照。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鄭閆甄選”團隊不僅學習了綠寶甜瓜的種植技術和種植經驗,還深刻認識到了特色農產品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他們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關注和支持鄉村振興事業,積極傳播現代農業知識和技術,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深入農村、了解農業、服務農民,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通訊員 王濤 潘曉晨)

圖為團隊成員上手實踐種植瓜苗。潘曉晨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