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的廣靈剪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它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剪彩晉輝實踐團致力于促進廣靈剪紙的保護和傳承,同時總結一條新時代下傳統非遺的發展之道。為了深入地了解廣靈剪紙的藝術特色,取得廣靈剪紙發展現狀的一手資料,實踐團成員來到孕育出剪紙藝術的山西省廣靈縣,走進廣靈剪紙的藝術現場,圍繞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展開調研。
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是廣靈乃至我國北方剪紙藝術和產業的發展中心。博物館在建立之初便成功舉辦了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節,接待了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波蘭、瑞士、香港等國家和地區400多名剪紙藝術家以及五萬多人參觀者,在國內外產生了轟動效應。博物館共收藏展出各種流派各式風格的中外剪紙精典作品1600多幅,是系統了解剪紙藝術的最佳選擇。
圖為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正門
剪彩晉輝實踐團的成員們踏入了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的殿堂,深切領略了廣靈剪紙那跨越時空的獨特韻味與匠心獨運的技藝精髓。
圖為東南大學剪彩晉輝實踐團部分成員在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前合影
博物館內,核心展覽以“剪秀乾坤——探尋中國廣靈剪紙藝術的無限魅力”為主題,精心策劃為三大精彩紛呈的單元,引領著每一位訪客深入探索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邃與廣博。
生命禮贊——中國剪紙藝術與民俗
剪紙藝術是中國社會多彩民俗活動最直接的觀照,本單元以婚俗、求子祈壽、歲時節慶、驅災避邪和生活裝飾等不同題材,集中體現人們對生的熱愛和對死的豁達,彰顯出中華民族幾千年堅韌活潑的生命華彩。
鏤空刻染——廣靈剪紙藝術
純樸的戲曲和民俗,是廣靈剪紙藝術的主要題材。古韻十足的剪紙作品配以工藝流程演示,展現了廣靈染色剪紙工藝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
圖為廣靈剪紙展出作品
傳承創新——廣靈現代工藝剪紙
現代廣靈剪紙,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青春。本單元以動植物、人物、名家名作和壯麗山河等系列,展現廣靈現代工藝剪紙作品。還特別展示了“第三屆國際剪紙藝術節”不同流派的參展作品,表現了當代中國剪紙藝術的最高成就。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的成員們被廣靈剪紙那巧奪天工、精妙絕倫的工藝所深深震撼,大家紛紛駐足,細細品味每一幅作品的獨特韻味,從細膩入微的線條到寓意深遠的圖案。大家對剪紙作品各抒己見,共同探討作品的藝術價值、剪紙技藝等。通過參觀,實踐團的成員們對廣靈剪紙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他們不僅領略了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與無限可能,更深刻認識到了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采訪非遺傳承人
為了進一步了解廣靈剪紙的藝術特點和發展現狀,實踐團邀請到了廣靈剪紙第四代傳承人,也是博物館的創始人張多堂先生。張先生對實踐團的定位和工作表示認可,與實踐團成員深入對談。下面是訪談的部分內容。
Q:您是怎么接觸、學習剪紙,走上這條藝術道路的呢?
A:我們家是剪紙世家,五六歲就開始學習剪紙,到了八九歲廣靈剪紙的刻、染就都會了。但到我大一點剪紙就衰落了,家里人也不從事這個行業了,直到后來國家文化部下令要打造特色旅游紀念品,我把兄弟姐妹們組織起來,抓住這個機會成立了廣靈剪紙的藝術中心,做保護傳承的工作,之后就一直干下去了。
Q:相對于其他地區的剪紙,廣靈剪紙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呢?
A:最大的特點,一個是刀刻,第二就是染色。刀刻能達到很高的精細程度,通過顏色能讓剪紙更有力更立體。最重要的就是過渡顏色的地方,需要通過染勾洗反復調色,最終達到很逼真的感覺。我們廣靈剪紙的技術含量是很高的。
Q:廣靈曾經是國家級的貧困縣,據我們了解,廣靈剪紙在扶貧工作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就您能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嗎?
A:對貧困戶,我們能充當個平臺,對這個貧困戶進行免費培訓,找你做的產品,我們收回來,統一銷售,為脫貧攻堅做了一點貢獻。但文化產品這個東西是有技術含量的,不是說你學了就會了,會了就能賣錢了,文化行業只能起一個輔助的作用,我認為不是太關鍵。
Q:我們了解到廣靈剪紙藝術作品也遠消海外,在世界范圍內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請問您有什么關于讓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的經驗嗎?
A: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銷售的公司。我們現在的宣傳已經很多了,但銷售上仍然是短板。國家經營文化產品的公司很少,跨國的問題就更大了,政府應該組織發展這種跨國的文化產品公司,對接上國外的市場,這樣傳統文化就能真正地走出去了。
Q:您在傳承廣靈剪紙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么呢,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A:最大的問題和傳承的重點都是年輕人,現在年輕人不想學這些。我們一直有組織年輕人培訓,給他們錢讓他們學習。但剪紙這個東西比較枯燥,大部分年輕人不愿意做,認為不如簡單的體力勞動,培訓的一段時間后就都不干了。我認為先是要讓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有熱愛,然后還需要政府在物質上大力支持,這樣才能傳承好保護好非遺。
一個多小時的深入對談后,實踐團對廣靈剪紙的現狀和對如何發展好非遺有了更深的理解。張先生在對談中毫無保留,在談到創業艱難之處甚至接近哽咽,這堅定了團隊成員們搞好工作的決心。
圖為東南大學剪彩晉輝實踐團成員與張多堂先生合影
體驗剪紙技法
在參觀與采訪后,實踐團成員為了加深對剪紙藝術的理解,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的教學下,親身體驗剪紙藝術。實踐團成員從簡單的傳統紋飾學起,深入感受剪紙文化的內涵。
整個體驗過程中,大家不僅感受到了剪紙藝術的樂趣與挑戰,更深刻體會到了廣靈剪紙制作背后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每一幅作品的誕生,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也是對匠人精神的頌揚與傳承。
圖為東南大學剪彩晉輝實踐團成員跟隨教學老師學習制作剪紙作品
活動收獲
01
隊員-鄧宜維
在今天參觀之前,我其實并不怎么了解廣靈剪紙,也不太理解剪紙的藝術內涵。但當我進入博物館之后,我被一幅幅剪紙作品震撼到了。繁復的鏤空與紋飾的堆疊構成的剪紙作品,實在是美輪美奐。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在現場看到這些剪紙作品,這種寶貴的藝術不應該被人們遺忘。我更有動力去推廣剪紙這門非遺藝術了。
02
隊員-解玉奇
參觀完廣靈剪紙藝術博物館并采訪了廣靈剪紙非遺傳承人張多堂先生后,我深刻感受到廣靈剪紙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和傳承的不易。廣靈剪紙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藝術價值,但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卻面臨著諸多挑戰,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它走出困境。
在本次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不僅接受了美的熏陶,充分了解了廣靈剪紙藝術,更重要的是經過采訪與調研,發現了廣靈剪紙及其產業當前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張多堂先生在采訪中提到的廣靈剪紙的市場推廣和銷售渠道不暢通,缺乏經營文化產品的公司,導致其難以走出廣靈,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以及年輕人對剪紙技藝的興趣不高,傳承后繼乏人等問題,都為廣靈剪紙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我們也發現,由于廣靈離大同市區較遠且交通不便,即使是在暑假期間的周末,博物館仍然門可羅雀,游客較少,無法帶來足夠的經濟收益,這不利于剪紙文化的傳播傳承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上述問題并不是廣靈剪紙所獨有的,它們是眾多非遺形式共同面對的挑戰。本次活動為實踐團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實踐團成員將圍繞調研發現的問題,嘗試解決廣靈剪紙乃至更多非遺文化傳承和發展中的痛點,為我國的文化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非遺文化宣傳
為了弘揚和傳承非遺文化,培養新生代對非遺的興趣和情懷,實踐團在云林街道社區舉辦了廣靈剪紙宣傳與分享活動,向當地的小朋友們科普廣靈剪紙。
實踐團首先展示了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優秀剪紙作品,講解了它們的內容和精妙之處,激發了孩子們的熱情,隨即引出了“非遺”的內涵——它是世代相傳的文化遺產,是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實踐團強調了非遺的重要性,小小的剪紙之間蘊藏著復雜的技藝,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與寶貴的精神財富。
之后,實踐團讓小朋友們拿起剪刀和紙張,親手體驗剪紙。在實踐團的幫助下,他們剪出了屬于自己的窗花,臉上洋溢著幸福感和成就感。相信剪紙的魅力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激勵他們未來繼續了解廣靈剪紙,傳承非遺文化。
與廣靈剪紙傳承人對話后,實踐團意識到非遺傳承所面臨的種種困難。為了擴大廣靈剪紙的影響力,減少剪紙生產和銷售的隔閡,推動剪紙傳承與創新,實踐團經討論后把相關建議組織成一封建議信,投稿至市長信箱,為廣靈剪紙的推廣獻上一份自己的力量。
基于“旅游傳播文化,文化打造品牌”的設計理念,我們把廣靈剪紙的工藝和東南大學學術年的活動相結合,設計出一套南雍人物主題剪紙。“雍”意為學宮,古之大學;“南雍”,即指明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東南大學的前身最初便選址在玄武湖畔、北極閣下的明代國子監舊址,由此而后,“南雍”便成為我們如影隨形的精神烙印和實踐追求。在那里,誕生了璀璨如繁星的知名人物。國際電機權威和現代自動控制理論的先驅顧毓琇,中國現代大學的開創人郭秉文,杰出物理學家吳健雄等。實踐團將他們的英姿制成剪紙,讓我們在欣賞剪紙藝術的同時體會先人的偉大成就,繼往開來,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