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桑梓農情,生態先行”調研團成員周浩然于7月27日分別到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鄆州街道蘆莊科開展進一步調研。
調研團成員深入當地的農業種植區進行深入考察,得知盡管當地正在進行高鐵的修建且一直處于火車的經過區域,但其在火車經過區域旁,高鐵修建區域旁,當地學校旁仍有大面積的農田。農田以花生和玉米兩種作物為主,通過合理安排種植區域,合理規劃兩種高矮懸殊的植物的種植方法,做到合理利用土地,合理采光,可以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減少后期人工干預,從而減少了農業對自然的影響。且大多農戶會在院內種植爬藤類蔬菜,能節省土地面積且其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農藥化肥較少,對環境污染較小。在調研過程中并未發現隨意丟棄的化肥、農藥包裝以及農用塑料薄膜,且農田旁大多有統一處理垃圾箱。通過居委會門口的公示牌得知,當地有完善的補貼機制;通過當地居民也了解到,公職人員也對農戶做過有關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
為更好地了解農業發展與生態環保相關的問題,調研團直接與當地農戶對接,通過訪談更深入地調研。
調研團成員從農戶在日常農業生產中對化肥農藥的使用情況,農戶與政府、企業之間的關系,農戶對保護環境的認知等方面對當地農戶進行訪談。通過訪談得知農戶在農業生產中會花費20%到30%的生產成本在化肥與農藥上,且不同價位的化肥與農藥也會區別處理。化肥與農藥的包裝也都得到了妥善處理。農戶對自己在減少農業源污染方面起到的作用有初步的認知,并且對政府的作為也十分認可,愿意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但是不愿意承擔額外的責任。對于企業,農戶認為其應該主動為農戶著想,幫助農戶獲得更多的收入,并且生產更多綠色環保的農藥化肥。
通過本次對菏澤市鄆城縣鄆州街道開展的深度調研,調研團對當下農戶層面的農業源污染治理問題有了深入了解,并且借助農戶,調研團對企業和政府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于農戶、企業、政府在農業源污染治理方面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圖/文 “桑梓農情,生態先行”調研團周浩然)
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