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國粹精神 ——峏山楊中醫,‌傳承六百余年,‌守護百姓健康。‌
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國粹精神
——峏山楊中醫,傳承六百余年,守護百姓健康。
巢湖峏山楊氏,自明永樂年間以婦科傳世,迄今已有二十六代。楊氏家學世代以婦科秘傳,“七方”“八法”“三大丸藥”為主的婦科治療方法聞名遐邇。
百年文化,薪火相傳。
峏山楊氏婦科作為安徽三大中醫婦科流派之一,至今已傳承600余年,歷20余代,代不乏人。因楊氏家族在中醫婦科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和鮮明的用藥特色,而在安徽中醫婦科界享有盛譽。但是由于時代所限等種種原因,其傳承情況及診治特色,各界對楊氏婦科知之甚少。為改變這一現狀,峏山楊氏婦科19 代傳人楊承源、楊承祥及20 代傳人張東鳴三位先生,依據手頭所掌握的資料再次加以發掘整理,試向世間重新做一次全面的介紹,重現峏山楊中醫的精髓與輝煌。楊氏婦科在蕪湖的分支歷經三代人的苦心經營終獲“真峏山楊婦科”的盛譽。
巢湖峏山楊中醫還有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統時,李鴻章夫人產后得病出汗不止,在南京請眾多名醫軍醫治無效,李鴻章聽說安徽巢縣峏山楊婦科馳名省內外,就派遣家人去峏山請楊家人出診,楊家派出楊三先生楊柳溪,楊柳流切脈整治后開出藥方,連服三劑藥,果然痊愈,李鴻章想留楊柳溪在身邊做醫官,但楊柳溪立志要在農村行醫救人婉言拒絕,李鴻章親筆給楊先生寫了一副對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是新時代中醫藥事業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本團隊將會堅定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宣傳峏山楊中醫文化新路徑,讓峏山楊中醫文化遺產走進普通人的生活。為此,本團隊前往巢湖市柘皋鎮峏山村參觀峏山楊中醫展館,近距離感受峏山楊中醫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也為傳承峏山楊中醫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經濟發展·譜新篇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植于地方獨特地域環境和文化風俗,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峏山楊中醫作為巢湖土著中醫術第一世家,是當仁不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團隊成立的主要意義就是進一步促進峏山楊中醫文化與當地經濟融合發展,本團隊提出建立“中醫+康養”模式,助力巢湖市文化產業的建設,推動巢湖市當地經濟發展。中醫藥遇上康養旅游,是一次中醫藥和旅游的“跨界”融合,正作為一種新興的模式被人們廣泛關注,我們
有理由相信,“中醫藥+康養旅游”的碰撞也將迎來黃金發展時期。
從“吃飽飯”到“過得好”到“活得精彩”,人們在滿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必然會不斷追求高質量的生活,積極應對‘銀發浪潮’,助力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將‘老年負擔’變為‘長壽紅利’,是時代命題更是民生呼喚,“中藥+康養”恰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地方經濟發展融合,有利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能夠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鄉村振興·謀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繼續做強做大有機農產品生產、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
峏山物產豐富,人杰地靈,素有種植中藥材的歷史傳統,著名中醫婦科世家峏山楊更是遠近聞名。在巢湖市柘皋鎮峏山村,峏山楊中醫作為本土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扮演著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角色,擔任著基層百姓健康的“守門人”,以醫療保障村民健康,健康鄉村建設“護航”鄉村振興,防止因病致貧返貧。本團隊也將定期前往峏山村等鄉村地區,跟隨峏山楊中醫開展義診活動,讓后人享受“峏山楊”的福澤。
沒有傳承,文化就失去根基;沒有文化,經濟就失去動力。新時代的今天,峏山楊中醫文化歷久彌新。(通訊員 張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