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提供借鑒。”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殷墟考察,為深入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作指明方向。
為領略古文化的魅力,深化歷史認知,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近日,紅源實踐隊全體成員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進殷墟博物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中國文字博物館,實地研學,共同體會古老殷墟文明的獨特魅力,感受中華文明的偉大力量。
紅源實踐隊在殷墟博物館前合影 張子莫攝
殷都燦爛的文明以都市、文字、青銅器為標志。步入殷墟博物館,實踐隊隊員們仔細觀摩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欣賞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沉浸在琳瑯滿目的瑰寶奇觀世界之中。從嵌綠松石甲骨刻辭骨柶到各類甲骨文骨片,從司母辛鼎到亞長墓出土的青銅鉞,實踐隊隊員仿佛穿越時空“與文物對話”,切身感受古老神秘的商代文明,深刻致敬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殷墟為世人見證了商文化的精髓,它的每一片甲骨都是一段歷史的解碼,每一尊青銅器都是一個真實的傳說,記載著殷商古城說不盡的前塵往事。
實踐隊隊員參觀殷墟博物館 張子莫攝
實踐隊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前合影 張子莫攝
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一磚一瓦都鐫刻著中華文明的輝煌篇章。在這里,漢字不僅是時間的低語,更是文化的橋梁,將華夏文明的古與今緊密相連。漫步其間,從甲骨文的神秘莫測到現(xiàn)代漢字的簡潔明快,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鋪面展開,隊員們不禁感嘆于文字的力量與美麗。
實踐隊隊員參觀殷中國文字博物館 張子莫攝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古韻鎏光,燈火安陽。”參觀了殷墟博物館和中國文字博物館后,實踐隊隊員們心中感悟良多。實踐隊隊員王淇在晚上的研討交流中感慨到:“通過此次研學,我不僅感受到了古老殷墟文明的神秘和文字發(fā)展的神奇,更是震驚于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經過此次參觀,隊員們一致認為博物館在展陳的理念和方法上充分考慮到了年輕人的需求,通過數(shù)字化的方式讓大家沉浸式體驗古老的商代文明。這種創(chuàng)新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本次實踐成果的展示形式也有很大啟發(fā),引發(fā)隊員們熱烈討論。
在殷墟遺址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考古工作要繼續(xù)重視和加強,繼續(xù)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堅定有力的話語跨越時空、指引未來。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2023年,經濟管理學院先聲講解團以甲骨文學習為主要內容,精心制作了“文字之韻”主題系列作品共十期。紅源實踐隊作為先聲講解團的實踐載體,其成員在此次的實地研學中見證了甲骨文的韻味和商代文明的重要意義。在未來,“先聲”和“紅源”將繼續(xù)以“線上+線下”“宣講+體驗”相結合的形式,打造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系列精品課程,傳承好中華文明這座精神富礦,持續(xù)做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賦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新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