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韻”社會實踐團隊參觀課本博物館
7月18日,“昇韻”社會實踐團隊抵達山東省淄博市中國課本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山東百年課本博物館(中國課本博物館)以場景再現模式,展現了從1745年到今天各個歷史階段的學習場景和課本圖書,從古代啟蒙教育到“辦新學”的華夏文明;從“識字班”、“拼高考”,到互聯網+教育的時代巨擘,課本博物館不僅是一家厚重的藏品陳列館,更是一個情景再現、互動體驗、文化休閑的現代化場館,所展現的是文化的傳承。
(圖為團隊成員合照)
通過觀察,博物館收藏了百年來中國各時期的課本逾20000冊,最早的藏品可追溯到1862年。這些課本涵蓋了從古代啟蒙教育到現代電子化教學的各個階段,展示了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同時,通過“辦新學”“上學堂”“大后方”“新中國”“公社好”“數理化”“學工農”“拼高考”“新世紀”“新課本”等10個板塊,以場景再現的模式,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學習場景和課本圖書。博物館的建筑主體以“齊”字為設計元素,別具一格。內部裝修充滿文化氣息,營造了濃厚的書香氛圍。
(圖為工作人員講解不同時期的課本樣式的發展)
對于團隊成員們來說,這次參觀活動讓成員們了解課本發展史,并學習非遺傳承文化藍染的發展史及工藝。同時,學習齊文化中古戰車的歷史知識,探索齊地陶器發展脈絡。通過實踐親身體會古戰車的制作,彩陶紋飾的創作,感受齊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圖為團隊成員在互動體驗區合照)
齊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國傳統文化。2000多年前齊國的人民在“吐氣成云,揮汗如雨”的環境中共同構建的齊文化的精神遺韻,歷經滄海桑田的時代更迭而傳承不息。齊文化的主體精神更多顯示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內涵和突出特點。我們應該以歷史上齊人所特有的文化自信與自覺,成為新的歷史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者和傳承者,成為繼往開來創造文化的先行者和引導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 旅游促發展,鄉村在振興
- 7月19日,山東理工大學“光灣同一”實踐團前往菏澤曹縣八里灣農村風景區,旨在探索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作用,并思考如何為鄉村
- 07-20 關注:0
- 探尋歷史足跡,傳承文化精髓
- 為了增強大學生對地域文化素養,淮北師范大學網絡工程專業三下鄉團隊來到安徽阜陽博物館,學習了當地的歷史文化
- 07-20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