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匠心專訪篇 | 技藝千秋·戲脈相承——朱夢超
技藝千秋·戲脈相承
2024年7月16日,廣東科技學院佳“偶”匠心突擊隊赴高州市大井鎮大井中心學校觀看木偶戲演出并對朱夢超先生進行了專訪。
人物簡介:
國家非遺項目高州木偶戲非遺傳承人,他自幼受粵劇熏陶,2006年起隨父接觸高州木偶戲,后于2011年正式學藝,2015年至今,以原創《新嫦娥奔月》獲央視及省級金獎。現為高州木偶傳習所成員,他融合木偶粵劇與多種藝術形式,如《巴比倫河》引入非洲舞蹈,創新吸引年輕觀眾,期待木偶戲能走向世界,展現其獨特藝術魅力。
人物專訪:
您從何時開始接觸并學習高州木偶戲?
我從小在粵劇家庭長大,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與粵劇結下了不解之緣。2006年我父親在高州市粵劇團退休,回到高州木偶戲傳習所的前身高州市木偶粵劇團做演員,當時我跟著我的父親去到木偶劇團演出,那時我才開始接觸高州木偶戲。到2011年才真正拜師學習,一直到2015年擁有自己的原創劇目上臺演出。2022年8月,我有幸考入了高州市木偶傳習所,成為其中一員,在傳承木偶戲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您認為高州木偶戲有哪些獨特之處?
高州木偶戲獨特之處在于其語言與音樂的融合。小班和中班多以高州方言、山歌及小調演唱,而大班則專注于廣東粵劇的演繹,這種地域特色與戲劇傳統的結合,是高州木偶戲區別于其他地區的顯著標志。
在傳承高州木偶戲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
在傳承高州木偶戲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觀眾群體的老齡化與年輕觀眾吸引力的不足。為應對此挑戰,我們致力于創新劇目,以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盡管演員培養相對容易,但培養觀眾群體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您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和挑戰的?
我們通過創作多樣化的節目,例如《新嫦娥奔月》在保留傳統木偶戲精髓的同時,融入了現代元素,增強了觀賞性和藝術性。此外,我們還嘗試將少數民族文化、軟體木偶等創新元素融入表演,使木偶戲更加生動傳神,貼近觀眾。
您能描述一下木偶戲的表演流程嗎?需要做什么準備?
木偶戲的表演流程相對簡潔,主要包括妝容、服裝及木偶的準備。演出時,演員換上與木偶相配的表演妝容、服裝,全力以赴為觀眾呈現精彩的演出。演出結束后,我們還增設了與觀眾互動的環節,讓他們近距離接觸木偶,加深了解與喜愛。
我們在《巴比倫河》、《貢荔飄香》、《川粵情》等多個劇目中都能看到您外甥女的身影。隨著時代的發展,您認為高州木偶戲需要進行哪些創新和發展,以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學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州木偶戲需要不斷創新以吸引年輕觀眾。我近期創作的作品《貢荔飄香》、《巴比倫河》等融合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的劇目,以及人偶合演等新穎形式,探索木偶戲的新發展路徑。當我表演時,我會想到我的外甥女,她從小就學舞蹈并且有比較扎實的舞蹈功底,她和我在各個角色和舞蹈的配合中都能恰到好處,所以我認為也應該注重從身邊的小朋友抓起,盡早培養年輕一代對木偶戲的興趣與熱愛。
對于高州木偶戲的未來,您有哪些期待和展望?
對于高州木偶戲的未來,我充滿期待。我們將繼續保持傳統與創新的平衡,將更多優秀劇目帶向國內外舞臺,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高州木偶戲。同時,我們也相信在前輩與后人的共同努力下,木偶戲這一古老藝術形式將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您有什么想對那些對木偶戲感興趣的人說的嗎?
我誠摯邀請所有對木偶戲感興趣的朋友來到高州、高州市木偶戲傳習所,親身體驗木偶戲的魅力。我們也期待將高州木偶戲帶到更多地方,讓更多人感受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傳承與藝術之美。
總結:
朱夢超作為一名高州木偶傳習所大班的演員,專注于木偶粵劇的演繹,并輔以兒童劇與音樂劇元素,豐富表演形式。未來,他將繼續平衡傳統與創新,將高州木偶戲帶向更廣闊的舞臺,讓更多人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年輕人能夠關注并學習木偶戲,共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