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新聞網威海8月23日電(通訊員石浩然)鄉村振興離不開黨的引領,7月20日,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不忘初心,精于專業,科技小院助力鄉村振興”赴煙臺實踐服務團在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學術指導老師段艷欣、黃永紅帶領下,前往后許家村調研學習,感受黨建引領的魅力。
黨建引領完成翻山引水大業
坐落高山腳下,如何讓全村百姓喝上自來水、如何讓600畝果園作物及時得到灌溉,成為后許家村人多年的“心病”,全村22名黨員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會讓水一直困擾鄉民。為解決水資源問題,22名黨員做了一個決定:翻山引水,南水北調;于是在2019年,一條跨兩座山、總長3000米的渠建設完成,自此后許家村人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而農作物的灌溉問題又怎么解決呢?這時后許家村書記王進軍又帶領全村百姓,為每一塊作物田地都安裝了滴管,實現了灌溉自由,村民用三輪車拉水灌溉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滴管式灌溉不僅滿足了蘋果、櫻桃等對水的需求,同時也節約了水資源,防止了大水漫灌對山地土壤的破壞,保護了生態環境,實實在在落實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鄉村振興離不開黨員的引領,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黨建引領這一根本要點,與百姓勠力同心、和衷共濟這一優良傳統,鄉村振興才可全速實現。
黨建引領促進產業融合
7月10日上午,實踐團在后許家村主任王義喜的帶領下實際考察了后許家村蘋果、櫻桃種植園,了解到后許家村的蘋果、櫻桃種植園總共600畝,且多用冷棚式種植;王進軍在座談會上介紹,現在的果樹栽培模式、種植間距、品種選定是村兩委帶領村民一步一步探索出來的,歸根到底還是讓一產農作物提高產量、質量,更好依托優質作物、優美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果園自采、農家樂等旅游業第三產業,拓寬農民收入渠道,經過多年努力,后許家村黨委把一產和三產做到了有機融合,延長了產業鏈,增加百姓收入,鄉村振興的實現越來越近,與此同時年輕人的流失也成為后許家村的最大痛點,王進軍說村里也做出了相應的政策吸引年輕人回歸農村,現在村里老齡化嚴重,很多家庭種植的蘋果、櫻桃因為缺少勞動力無法及時收割,導致產量銳減,對年輕人的回歸需求迫在眉睫。
黨建引領發掘特色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振興
在參觀結束后,實踐團走進村落進行調研學習,發現了獨居一方特色的壁畫文化,王進軍說,從2021年后許家村開始向壁畫藝術村發展,充分挖掘后許家村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現代文化,把壁畫與現代傳統民居相結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獲得“后許家村紅色主題原創壁畫村”稱號,紅色黨建教育為后許家村旅游業注入了“魂”;后許家村不斷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提高鄉村旅游質量和文化底蘊,不僅在視覺方面,在吃、住、玩等方面同樣下了功夫,打造“后許家村人”品牌,特色蘋果、大櫻桃供游客食用,在村里建設有兒童游樂園,在原有舊民房的基礎上進行改造,進行特色鄉村民宿建設,讓游客全天沉浸感受鄉村,吸引全國游客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