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陜西當地互聯網使用對農戶收入的影響,鼓勵大學生了解鄉村振興產業,培養社會實踐精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赴咸陽暑期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隊)于7月14日至7月16日赴咸陽市周至縣、乾縣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進行問卷調研、學習考察并采訪相關人物。實踐團隊以探究互聯網使用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為主題,深入農村調研,對農戶進行訪談和數據收集,為推動農村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圖為周至無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區 梅齊悅 攝
7月15日,實踐團隊前往乾縣進行調研。乾縣,隸屬于陜西省咸陽市,位于咸陽市西部。實踐團隊了解到,該地區多為低淺山丘,氣候條件適宜;種植作物多為小麥、玉米、蘋果等;當地居民多為50歲以上老年人,以務農為生,實踐團隊挨家挨戶上門進行訪談,對調查問卷上的問題逐一詢問、記錄,完成了對農戶互聯網使用情況的調查和訪談,初步統計了農戶的互聯網普及率及其對收入的影響的相關數據。
15日下午,調研團成員繼續乘車前往三星村展開調研。當地當天溫度直達38℃,實踐團成員們頭頂酷暑、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挨家挨戶地對當地農民進行訪談,真實仔細地記錄每一項數據。有些專業名詞概念太過復雜,實踐隊員就用通俗易通的話耐心地向調查對象解釋,甚至會用有些拗口的陜西方言進行詢問,一問一答間,收獲頗多又妙趣橫生。一位62歲的當地居民說道“我們年紀大了,又不識字,外面打工掙不下什么錢,只能種地。種地又是靠天吃飯,老天爺今年心情好,雨水足,今年就有收成,能掙下錢。互聯網這方面我們了解不多,但也知道這是一個好東西,現在就是每個人都有手機,但不會用,年輕人都出去打工,要是有人專門能教我們怎么樣用,那我們肯定非常樂意。”由此可見,我們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務農并不簡單,粗放化的傳統務農模式與都市人的精致生活相差深遠,這次的走訪調查讓我們深刻理解到了這種差距,未來農業農村的發展建設任重而道遠。
通過問卷實踐調研,團隊成員就互聯網使用對農戶收入的影響程度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數據信息,與時代和所學專業知識接軌。本次三下鄉活動圍繞鄉村振興主題,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切身感受互聯網對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現實意義,提供了大學生鍛煉自我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平臺。在鄉村的環境下,未來我們將面臨更多的挑戰與機遇,如今我們正立于鄉村發展的潮頭,走向民族振興的舞臺,我們需要喚醒激情,耕耘青春,將年輕的血液注入鄉村。
圖為實踐隊員訪談當地農民 梅齊悅 攝
圖為實踐隊員訪談當地農民 梅齊悅 攝
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互聯網,更離不開當代青年。當青年遇上鄉村振興,可以繞道走,也可以迎難而上。后者的選擇讓理想有了骨,靈魂有了根,技術有了平臺。位于時代浪潮之中,已有無數前輩身先士卒,曾見告別城市的北大畢業生王婧,用鄉土情懷投身鄉村生活;曾見毅然回鄉的黃文秀書記,用青春年華獻身于脫貧戰場。因為熱愛人民、熱愛鄉村,無數青年來到鄉村,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們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鄉村是國家的基石,青年與鄉村齊頭并進,國家賴之以強,民族賴之以興。愿你我勇擔使命,奔赴鄉村,開辟新天地。

圖為實踐團走訪當地合作社 梅齊悅 攝
來源:經管學院赴咸陽周至調研團
作者:蔡旭/文 梅齊悅/圖
聯系方式:1999163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