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南師調研團關于校史文化對于學校發展的重要性調研
周作人在《兒童文學論》中指出弘揚校史文化是校史研究之目的與歸宿,開展校史文化研究則是弘揚校史文化之基礎與根本。馮樂堂在《兒童本位論的歷史考察與反思》中指出高校在弘揚校史文化的同時,要重視并不斷堅持開展校史文化研究,賦予校史文化新的內涵、新的生機、新的機遇。首先,堅持對校史文化進行傳承。要積極搜集整理校史文化檔案、資料,建立校史文化檔案庫,儲存歷史記憶,積累歷史文化,將學校的優秀文化成果繼承、累積和延續;其次,堅持對校史文化進行整合。在半血實踐中要通過多渠道、全方位進行校史文化宣傳,實現廣大師生對辦學思想、辦學目標、辦學方向等文化信任與認同。聶三敏在《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淺談學校文化的構建》中指出要堅持對校史文化進行創新,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特有的辦學歷史,都有自己特色的校史文化,伴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校史文化并非永恒不變,必然會隨著時代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變、不斷豐富、不斷進步。弘揚校史文化與進行校史文化研究就是要實現校史文化的不斷傳遞與傳播,不斷進化與升華,不斷創造與發展,積極推動高校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進而為光大中華文化而努力。金雁在《以高校校史文化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中指出設置校史文化必修或選修課程,把校史文化納入教學第一課堂,是開展校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針對當前高校校史文化教育課程的設置現狀,為更好弘揚高校校史文化,建議開設校史文化教育第一課堂。重點做好三點工作:一是在成立校史文化專門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打造一批既精通校史文化研究,又善于講授校史文化的教學、科研團隊;二是以校志為基礎,以育人為目的,專門提取校志中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人和事,從“面”上著眼,從“點”上入手,透析歷史背景,提煉時代文化,注重教育效果,編寫一套適合學校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文化的專門校史文化教育教材;三是科學設置校史文化教育課程,結合學校實際吧校史文化教育納入大一學年的課程,讓新生從入學之日就能接受良好的校史文化教育。
作者:張文旭 來源:南京師范大學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