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網(wǎng)吧出來已是晚上八點鐘了。夜涼如水,一出門便已感覺到一陣寒意自夜空中襲來。這寒意輕爾易舉地刺穿了我那顆本已凄涼的心。抬頭向天上望去,只看見一彎殘月孤獨地掛在天上,便有如一顆貯滿淚水的眼睛般,朦朧。
回宿舍還嫌早了一點,而且這個時候宿舍是不會有人的。回去了只不過是讓我更加的傷感、凄涼。左右無事便決定繞著學校走一圈來散心。同時也可以感受一下月夜。
才走幾步,我就發(fā)現(xiàn)我錯了。本以為這里的夜色會似家鄉(xiāng)的夜般的美麗。卻忽略了鄉(xiāng)村與城市的差異。還記得蘇東坡先生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小詞——《行香子》,他在其中寫道:“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那是何等的寧靜與自然的一幅畫面。現(xiàn)在這種畫面也只能在山林田園之間才能感覺到了。
我生長在蘇北的一個小山村,自幼便生活在“清夜無塵月色如銀”的天地中。早已愛上了山村那靜謐的夜。這里的夜是可悲的,馬路旁的路燈、店鋪的霓虹燈,早已刺破了夜姑娘那件迷人的黑紗,將她刺得遍體鱗傷。這里的夜,并不似家鄉(xiāng)的夜般的寧靜,機動車的隆隆聲,人力車的吱呀聲,小販、行人的喧鬧聲打破了夜的寧靜。這里的夜遠不如家鄉(xiāng)的夜美麗。我忽然感到好懷念家鄉(xiāng)的夜了。
在昏黃的燈光下滿腹心事地走著,不知不覺間已快走到瘦西湖了再走幾步便是虹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冷月無聲“、夾岸畫樓難惜醉,數(shù)橋明月不教眠”……口中輕吟著前人的詩句,感受著前人描寫的瘦西湖之月夜,一邊在心中想著:到虹橋上吧,或許真那古色古香的月與夜呢。剛走了幾步我便后悔了,為什么我要來這兒?在這兒夜也早已不復存在了。我到這兒來唯一的結(jié)果竟是破滅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希望。舊時臺榭的檐角閃耀著七彩的霓虹燈。或許這是一種美,可這種美決不是我所欣賞的那種意境。
站在路邊真是欲前不忍,欲退不甘。唉,算了,還是到橋上看看吧。沒有自然的夜或許月夜依然很美呢?到得虹橋上,仰頭看時我才不得長嘆一聲。眼角是濕潤潤的,月已不是大自然的月了,惱人的霓虹燈光隔斷了那自然溫柔的玉兔蟾光。看到的月也不再美了。眼角含著淚,嘴角卻是冷笑:這就是所謂“楚客吹蕭月滿船”,這就是所謂“寒砧萬戶月如水”!假如讓徐寧在今時今日看到這月這夜,只怕他要將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付之一炬了。不禁我又懷念起家想的月來。
我逃也似的離開了虹橋,自東門跑回學校,逃到宿舍,將平日里看的詩詞之類的書籍全都丟到廚子中鎖起來,再洗洗鉆到被中蒙頭大睡。
或許在夢中我會回到家鄉(xiāng),在寧靜的夜色中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