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調研高原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記錄“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2025年7月18日至20日,西北大學“在希望的田野上:探尋花海文旅密碼”上山莊鄉村振興實踐調研團走進青海省西寧市上山莊村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團隊通過實地考察與廣泛采訪,深入了解花海景區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展現高原花海的生態魅力,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為打造青海特色鄉村振興樣板注入青春智慧。
(在花海門前合照)
走進花海,探尋振興密碼
7月18日,實踐團隊抵達上山莊村。盛夏時節,千畝花田如七彩地毯鋪展在高原之上,與遠處的梯田、民居構成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此外,實踐團隊還發現景區內部建設成效顯著:標準化游客中心、景區內部交通、停車場、特色民宿集群一應俱全,硬化道路覆蓋全園。尤為亮眼的是,景區創新性打造了游樂場與孔雀園,孔雀入園是生態美學與經濟價值的共舞,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既保留了高原生態本色,又賦予花海獨特的觀賞價值。給靜態的花
海增添了動態的活力。
輻射效應顯現,帶動當地發展
花海景區的蓬勃發展,直接推動了周邊村莊的硬件提升。首先是道路網絡完善:景區和政府投資修建的柏油路,連通了上山莊村與外界,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題;其次是公共服務的提質,依托景區客流,周邊村莊新增標準化公廁、垃圾分類站等現代化生活循環系統,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在采訪中村民透露,景區開發前這里還是荒坡旱地,村民靠天吃飯。后來通過種花造景和發展鄉村旅游,家家戶戶的收入都大幅提升,也開上了小汽車,這都是花海景區對功勞。他們還表示,要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完善景區,使其更好的發揮鄉村振興作用。
初見花海:生態畫卷里藏著“美麗經濟”的巧思
上山莊村自啟動花海文旅項目以來,通過“村集體+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已打造出集觀光游覽、農事體驗、餐飲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上山莊村探索“村房短住”模式,村民將自家房屋與城市居民共享,通過“微更新、輕介入”盤活閑置資源,去年已帶動餐飲、農產品售賣等關聯收入超200萬元。實現“不出村增收”,讓城市游客沉浸式體驗鄉村生活,推動消費場景拓展。三方協同讓鄉村旅游從單一觀光升級為全鏈條消費場景,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與各方共贏。發展規劃上,當地正挖掘生態涵養與休閑體驗功能,持續整治人居環境、改造宜居農房,助力鄉村旅居產業升級。該模式讓農民“不離土不離鄉”增收,隨政策紅利釋放與市場完善,將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多活力,既增經濟收益,又促城鄉融合發展。
(采訪工作人員)
花海“蝶變”:“花開致富”的民生答卷
在煙火氣中觸摸發展脈搏為充分了解上山莊花海所帶來的收益與變化,實踐團采訪了諸多村民,通過采訪得知,上山莊花海景區的建成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收入大大增加,景區發展為村民帶來了就業機會,改善了生活條件,“花海景區為我們提供了工作機會,改善了家里的條件,我愿意在這工作。”從“觀望者”到“參與者”鄉村振興發展悄然改變著村民的想法。有人參與花海養護,有人把院落改造成特色農家樂,曾經閑置的資源,在參與中變成增收渠道。同時通過采訪得知自從上山莊花海景區建立之后村 里面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以前村里面都是泥土路, 之后為了方便游客村里面鋪上了水泥路,不僅方便了游客同時 也方便了村民,為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同時村里面的醫療設施也發生了巨大的發展,網絡也走進了家家戶戶 村民也都開上了汽車,毫無疑問景區的建立也大大地提升了村民們的生活質量,給許多人提供了工作,以前離開的年輕人也愿意回到村里面致力村的發展。
(在花海中工作的工人)
破局之路:讓高原花海“四季常綠”的創新探索
盡管花海旅游人氣漸旺,團隊在調研和采訪中也發現了目前存在的發展瓶頸與痛點:淡季游客銳減導致部分商戶收入不穩定,同質化經營現象初顯,受高海拔氣候限制,花期僅集中在6月至9月,村民承認冬天“較為蕭條”,客流量也受到了影響;花海項目受氣候影響大,如近年的干旱就對花朵的生長影響較大,進而影響了游客體驗;景區業態以觀光為主,游客停留時間短;部分基礎設施仍需完善,餐飲、文創等消費潛力尚未充分挖掘。面對難題,上山莊村正積極“破局”。
(花海現狀)
青春同行:在鄉村振興路上書寫擔當
作為青海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上山莊村花海文旅項目承載著村民的發展智慧,凝聚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實踐力量,是連接傳統生計與現代發展的生態紐帶。站在“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關鍵節點,青年更應主動把握發展機遇,在保護中延續生態基因,在創新中激活鄉土資源,讓這一融合自然與人文的生態經濟模式在高原持續綻放活力,共同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結合當地文化資源所設計的文創形象)
三天的調研中,團隊成員們用鏡頭記錄花海美景,用筆尖記錄村民故事,更在實踐中深刻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意。“從荒坡到花海,不只是風景的變化,更是發展理念的革新。從開發文創產品、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加強線上宣傳等方面提出建議,希望為村莊發展貢獻青春智慧。“青年就該到基層去,到鄉村振興的一線去,用我們的知識和熱情,幫鄉村把好路子走得更穩、更遠。”讓更多人知道這座高原村莊的振興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