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斜斜地穿過梧桐樹葉,灑在圖書館古樸的磚墻上時,我常常已經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攤開著一摞書。這幾乎成了我大二以來的固定儀式——在晨光與暮色之間,與知識為伴。
初入大學,自由的氛圍曾讓我一度迷失。沒有了高中時嚴格的作息和老師的督促,我像脫韁的野馬,在宿舍的床上賴到日上三竿,課程全憑興趣,作業拖到截止前夜才倉促應付。直到期中考試成績單上刺眼的數字,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我。我意識到,大學賦予的自由,不是放縱的借口,而是自律的試金石。
于是,我決定改變。我選擇圖書館作為我的“戰場”。清晨,當城市還在沉睡,圖書館的燈次第亮起,我踩著寂靜的階梯,找到那個熟悉的位置。窗外的鳥鳴是天然的背景音,手邊一杯溫熱的咖啡,攤開的筆記本上,是昨晚預習時標記的疑問。當陽光漸漸鋪滿桌面,我的思緒也隨著書頁的翻動而清晰起來。下午的時光,我常在討論區與同學激烈地辯論某個理論模型,或是安靜地在自習室里,為一道復雜的數學題絞盡腦汁。傍晚,夕陽的余暉將書架染成金色,我合上書本,帶著充實感離開。偶爾,深夜的圖書館燈火通明,為了趕一篇重要的論文,我和幾位同學并肩作戰,困了就趴在桌上小憩片刻,醒來繼續敲擊鍵盤。那一刻,疲憊與專注交織,但心中卻有一種奇異的滿足感。
圖書館的時光,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意志的磨礪。它教會我如何與時間相處,如何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錨定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書頁間流淌的晨光與暮色,見證了我從懵懂到自律的蛻變。它提醒我,真正的自由,源于對目標的清晰認知和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當畢業季來臨,回望這座知識的殿堂,我深知,它賦予我的,遠不止是學位證書上的文字,更是一種終身受益的、在寂靜中沉淀、在堅持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