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的男大學生,寧愿打游戲也不追女生?
男生比女生成熟得晚,這話已威震江湖。無論是父母,還是男生自己,用到這句話的時候,往往都是出于原諒男孩、男孩用來原諒自己拒絕努力和付出時的絕佳借口。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個現象:當下很多大學男生,除去必要的上課與學習之外,就是三五成群或獨自蝸居著做同一件事情——打游戲。
聯機群打、單打獨斗、不分白天黑夜,完全沉浸于虛幻世界中的個體角色而無法自拔,就是這些男孩子們打游戲時候的狀態和特征。
你問他們:游戲都是人為設計和程序員寫的,為什么這么癡迷?他們會以蔑視的眼神飛一個白眼告訴你:你不懂,你太無知不知道這其中的樂趣。
那么,能夠讓他們放棄男性對女性天然樂趣的游戲樂趣,究竟是些什么樣的樂趣呢?這就必須從游戲、游戲力、心理學、個體生活背景、個體心理發育等幾個階段來分析了。
游戲是什么?何以上癮?
游戲的內涵是:與生活和勞動技能有關的、能促進體力和智力發展的娛樂性活動。游戲中的人們可以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社會角色,進而體驗各種立場與情感情緒。
的確,我們一直都認為游戲可以促進個體的智力發展。
但是人類進化發展至今,單憑游戲就能夠改天換地,顯然是錯誤的。人類智力發展的主路徑,依然是有規律的學習與訓練,而不是放松式不講章法的游戲模式。
所以,既然是游戲,自然脫不了“娛樂性”。既然是“娛樂”人的,自然會最大程度上去促成和釋放人的單一快感。
在學生們最為常見的電腦游戲設計中,最為常見的游戲模式有三種:
1.斗智2.追逐3.團隊配合
每一種,都是對人獲得感的刺激,每一次選項和操作,都是玩家個人意圖的呈現與實現。
在游戲世界中,玩家只需要輕松按鈕、隨意指標點擊或花費點腦力在界面所提供的有限工具和路徑中,任意組合或搭建,就能輕松實現自己的目標或理想。
相比于現實世界的不可逆與無法看透,付出而無法得到,被誤解甚至不被理解等等謎團般的狀態,游戲世界里的“自己”,顯然更有力量更智慧,也更像是一個君臨天下的王。
而這,就是電腦游戲一直都在努力給人提供的心理刺激、精神輸氧、“顱內高潮”。試問:誰不想這樣無所畏懼又無所不能?
所以,與其說男孩子們普遍沉溺于游戲中貪玩,不如說他們在那些虛擬世界里,獲得了精神滿足和心理安慰,而這有多重要,從他們上癮成癮無法自拔中,就可見一斑。
寧可打游戲也不追女生背后的心理原因
麻煩、要單方面付出很久、還不討好、累了半天一無所獲、容易厭倦、分手太難;
沒碰見讓自己喜歡到無法抑制想要去擁有和相處的女孩;
環境單一、生活方式單調、愛獨處、不喜歡與人接觸;
沒有共同語言、聊不起天、價值觀相差太遠(主要她們不懂游戲世界各種規則與人性);
我爸媽說了:大學生談戀愛太早——自身成熟晚,對男女情事情緒一竅不通;
不愿意單方面付出和奉獻——自私、狹隘、不懂愛這一情緒的本質;
抑郁情緒、孤獨感、家庭問題。
如上種種,皆有可能是男生們寧可選擇游戲,也不去追求女生的原因。
并且,如果一個人出現了游戲成癮、無游戲不生活等狀況的話,最為重要的原因將會是最后這個:抑郁情緒、孤獨感、家庭問題。
而這樣的孩子,往往最可憐。因為,他們不是不渴望愛不喜歡與人接觸,而是心理受傷后產生了后遺癥。在他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里,這種后遺癥和隱性心理痛苦是無解的,作為尚在青年學習階段的他們,是無能為力的。
反而是游戲,讓傷痕累累的痛苦心靈和精神意識,暫時得到了緩解與慰藉。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對于一個喜歡游戲的人,強行戒除游戲,可能對他而言不是治療與救助,反而是反作用。
畢竟,游戲成癮只是表面現象,我們得被觸角深入到孩子的內心,去深入了解他們為什么這樣,去抽絲剝繭問題的根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游戲成癮,拒絕社交,拒絕追女生談戀愛這些生活上的,乃至人生階段上的種種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你不能什么都扯上心理學吧,萬一這些大學男生們就是懶、就是貪圖享樂、就是沒見過世面和刺激這些簡單原因呢?的確,這些原因可能也是存在的,但歸根結底仍然是人心向背的細膩問題,對吧?
所以,從心理學角度看問題,其實并不玄乎。它是我們看待世界和分析現象的一種角度、方式、維度,是對同一種現象和問題在不同剖面上的挖掘與觀察,是要求人們拋離表面現象的干擾和誘惑,努力去探索事物本質根源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方法。
如果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和探究出一些我們從前并沒有觀察和注意到的真相,那么我們有什么必要拒絕采用這一方式方法呢?
更何況,心理學觀察分析法,根本也不是外行們所以為的“主觀臆測”、“望文生義”或“生拉硬拽”,而是有具體分析緣由、合理實驗規則、充分實驗工具的,有步驟有條件開展調查研究與分析的,一門具體的學科。
所以,無論是兒童,還是已經是半成人的在校男生,甚至是職場成年人,生活中都需要游戲。無論是電腦游戲,還是戶外活動,只要是娛樂性的,能夠讓人興奮高興的游戲,都會讓人有所收獲。而這種收獲,顯然更為集中在人的精神意識層面上。
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就會發現,何止是兒童,哪怕已經半大孩子的大學男生,都是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在玩游戲的。因為,在游戲中,他們獨立創造著自己的世界。
這種獨立創造的成就感,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驗到,也就是說,游戲的確能夠帶來獨特的體驗。因此,從這個層面上看,我們十分有必要重新認識游戲的價值。
如果能夠平衡好游戲與現實的關系,產生更多幸福感的游戲,我們并不排斥。
但是請注意,我們只是強調了玩游戲的合理性,卻并不提倡和鼓勵大家玩游戲。畢竟,現在的現實情況并不令人滿意,很多上癮的孩子已經出現了病態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而這正是我們必須要加以警惕和幫扶并制止的。
并且從另一更深入的角度來講,人始終必須生活在現實世界里,逃避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
大學男生們選擇游戲,放棄追女生,其事實如前所說,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成熟的人生初階,作為生物體的雄性,尚未意識到自己真正的人生需求,更沒有在更廣大視角范圍內意識到游戲并非人生唯一的主題。
而若這一看法和認知沒有得到適當點撥與警醒,那么他們的心智將在很長時間內都停留在發育初階,變得幼稚而自私,對人性真正所需欠缺正確需求和理解,進而走進人生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