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強,男,江西東鄉人,198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年9月,經撫州市委組織部選聘,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2014年12月起擔任嵇坊村黨支部書記;2016年通過全縣副科選拔,現任鄧家鄉副鄉長候選人。個人曾獲江西省優秀大學生村官、江西青年五四獎章、江西省十大雷鋒哥、撫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撫州市優秀大學生村官、十佳團干等獎項。
為了農村脫貧攻堅,他帶頭當鄉村創客,并且培養出一批新創客。村官四年,他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落后村莊打造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江西省4A級鄉村旅游示范點,吸引了省市縣領導前來視察,縣內外游客蜂擁而至,使得全鄉年度綜合目標考評多年倒數第一的后進村成為聞名遐邇的花果山生態園。2015年11月19日,他在廣西南寧參加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主辦的“第三屆東盟+3村官交流項目”活動,與國內另外兩名村官代表中國村官與來自東盟成員國以及韓國、日本等13個國家的村官交流農村扶貧經驗,并在交流會上呈現了東鄉縣大學生村官自編自導自演的公益微電影《桂花香》英文版,自信展現了我國大學生村官的精神風貌。他就是全省優秀大學生村官、東鄉縣鄧家鄉嵇坊村黨支部書記梁志強。
選擇村官,實現抱負
2012年,畢業于海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梁志強,耳聞目睹農村落后、農民貧窮,在外求學就業的他通過市委組織部選聘,懷揣夢想進入大學生村官行列,來到東鄉縣鄧家鄉嵇坊村任職。農村貧窮落后的現狀,村民對興旺發達的渴望,使他萌生了創業的念頭!通過創業來實現“美麗鄉村”的夢想。2013年初,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與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和村官伙伴們因地制宜,利用村里100畝荒地建立了“大學生村官創業苗圃示范基地”,期望做給村民看,實現幫著村民賺。同時,他們結合自己所學之長,在種植銷售的基礎上,把苗木栽培區打造成集苗圃種植和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示范產業基地,讓村民勞有所樂,勞有所歇。
雖然規劃是美好的,但存在的困難卻也不少,如土地流轉、基礎建設、產品銷路等。基地開工時,村民擔心土地原貌難以恢復而阻工。梁志強就借村組干部勸說之力,站在村民的角度換位思考,利用照相機尋找周邊電線桿、池塘等做標記,進行存檔公布,并擬出了諸多保障村民權益的條款,使得項目最終獲得了村民的點贊。在打造基地的同時,為提高農戶的專業技術,他邀請花協專家、園林技術人員和龍頭企業共同開展技術培訓,先后培訓農戶200余人次,提供技術指導40余次。他還聯系社保局、農業局和農商銀行等部門與苗農對接,為群眾解決融資貸款300多萬元。
2013年7月,梁志強考上縣工商局的公務員職位,但由于創業剛剛起步,他毅然選擇了“留守”農村,促使村里的創業項目“開花結果”。半年后,苗木欣欣向榮,產值20多萬元,純收入10萬余元;村民人均畝產苗木收入3000多元,是畝產糧食收入的3倍以上!活生生的事實讓村民嘗到了甜頭。村民從不愿干、不會干、不敢干到主動學著干,先后有20多戶村民投入苗木栽培。2015年5月,梁志強又在村官基地旁建立20畝“干群連心示范田”,吸引了川淼樹藝、老金果業等龍頭企業入駐,最終形成千畝抱團效應,拉開了發展鄉村旅游的序幕。
幕后臺前,角色轉換
當村官時,梁志強對“貧困”的了解局限于“一畝三分地”。2014年12月擔任村支書后,他便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和身份去走訪、去審視當下的農村,原來“貧困”遠不止表面浮出的現象。嵇坊村共有村小組12個、耕地1905畝、人口2641人,低保人數達103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6%,名列全鄉之冠。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許多人的共識。基于這一理念,剛剛擔任村支書的他想大展手腳,通過修路開辟一條致富之路。于是他積極帶領村兩委爭取上級支持,多方籌資40余萬元,修通村小組“最后一公里”水泥路,使村民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歷史。他滿以為交通條件好了,群眾自然會發家致富,可現實并非如此簡單。不過,路是修進來了,但只是解決了“走進來”的問題,村民們還在固守著舊思維,固守著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