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蘭蘭,女,1977年生,曾兼任過加定人大秘書、共青團書記、文化站專干、同時先后在橋頭、扎龍口、橋頭、加塘、下河村所駐村。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根據所服務村的實際發揮其的優勢,使農民增收,推動了當地(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
以調研為基礎,探尋服務村產業發展的出路
兩年來,走訪了278戶村民,通過與群眾的懇談和深入基層的了解,對村莊入何發展現代苗木進行詳細調查,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撰寫了《突出北山特色,增加農民收入—關于發展橋頭村現代苗木經濟的思考》一文,對指導和發展現代苗木經濟起了較明顯的促進作用,所得的思考與總結得到了村黨支部的充分認可。另外,發表了《暖春》《三代人曾走過北山》《北山的誘惑》《我們的主任》等十多篇文章,向外界傳遞了北山的人文史和風情習俗。
開展強民興村活動,擴大苗木栽培規模,提高農民收入。在鞏固原有苗木栽培規模的同時,加強組織引導,在做大做強苗木這新型產業上下功夫,積極引導村民適時調整種植產銷對路的品種,并上網查詢了解有關苗木協會信息和程序,并積極籌建了橋頭村的苗木協會,種植業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天地。
加強培訓力度,發展民俗旅游業。配合村委引導發展旅游接待示范戶6戶。同時兩年間舉辦了12期烹飪培訓班,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積極協助做好畜牧防治和苗木病蟲害防疫工作。落實各項苗木有害的措施的同時協助做好畜牧防治工作。邀請畜牧和林業技術人員講解防疫知識4次,每次的防疫知識講解使農民受益匪淺動物重大疫情防治率達100%。
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群眾業余生活。連續成功兩次舉辦了“六月交流花兒會”傳播了優良的傳統文化,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活躍了物資交流,使農民增收了4萬余元。
以各種活動為契機,加大政策科技普法宣傳力度。以各種活動為契機,加大科技培訓力度,以“三.八”婦女節“七.一”建黨節,“國慶節”等節日為平臺,加大政策和科技培訓力度,兩年來,宣講中央政策83次,辦黑板報48期,文化進村活動6次,法律進村活動4次,使當地居民了解政策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質,村民的法律意識普遍提高,橋頭村成為全縣民主法制示范村。
大力宣傳社區工作,提高社區知曉面
自2016年在社區工作以來,以各種節日為鍥機,營造濃烈氛圍。在“春節”、“母親節”、“七一”建黨節、中秋節、“九九”重陽節等重大節日,一方面組織社區文藝宣傳隊進行文藝節目演出,一方面組織各種習俗活動,既增添了節日氣氛,又豐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大力宣傳了社區工作。深入轄區居民樓院宣傳平安建設工作和創建文明城市宣傳工作,發放宣傳資料為4000多份,使各項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大力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深入轄區單位、居民樓院宣傳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通過入戶宣傳創衛工作的現實意義、發放資料等多種形式,在居民群眾中營造了濃厚的創衛氛圍,調動全民參與創衛活動。增強社區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在人員密集的主街道懸掛橫幅6條,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使社區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營造“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良好氛圍,增強社區的號召力和凝聚力。積極開展“共駐共建”活動,推進黨建工作。社區黨支部與4個轄區單位簽訂了共駐共建協議。積極聯系轄區單位爭取資金和物資幫扶,為轄區居民進行知識健康講座。轄區單位在財力、物力上給予社區大力支持,大力推動社區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開展社區居委會的常規性工作
認真開展了社區基本資源調查工作。對轄區內居民進行一次全面詳細的調查登記,全面準確掌握居民的基本情況,建立居民信息,做到一戶一檔。重新審查低保戶61戶,148人,全面準確掌握了低保戶的基本情況,做到一戶一檔。調查、登記轄區內特殊人群,登記殘疾人94人、70歲以上高齡老人339人、失業人員850人,建立各類數據檔案臺賬,使各項管理逐步規范化。扎實推進了養老保險服務工作和醫療保險報銷工作,鼓樓花園社區加大力度宣傳養老保險政策、收繳養老保險程序工作和醫療保險收繳和報銷等工作,使居民更深刻的理解了國家惠民政策。收繳養老保險50人,共40000元。領取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卡1000張,核對醫療保障信息卡人數為2434人。進行轄區環境衛生治理活動。開展“社區志愿者行動”轄區衛生打掃除活動,發動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等人員在轄區內進行了清掃社區環境衛生及清理街道亂貼亂畫,清理了1個小區,清掃馬路2條、清理街道亂貼亂畫小廣告200余張、進一步整治了轄區衛生環境,給居民創造了一個寧靜清新的居住環境。
村官是具有雙重身份的,其任務重而道路遠,包蘭蘭決心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和領導們的關心和厚愛,以及同事的關心和幫助下,在今后的工作中力爭做到創出新亮點,做好村領導的左右手和參謀,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發揮五員的作用,推進村莊社區各項事務。不斷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業務學習,提高服務基層的本領。學無止境,有意識的提高自己,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用全面發展的觀點看待事物。接收群眾的監督與批評,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堅定信念,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