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瑜,女,漢族,生于1986年11月,中共黨員,陜西省丹鳳縣人。2009年畢業于西安翻譯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10年10月通過統一招考進入陜西省大學生村官行列,任丹鳳縣土門鎮高峪村支部書記助理。2011年11月當選土門鎮土門村黨支部書記,2013年1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如今她已從一名大學生脫變為3000多口人的“領頭雁”,她懷著一顆服務三農的赤子之心和奉獻青春的熱心,正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書寫著人生的美麗詩篇。
櫛風沐雨不言苦
2010年9月,她被招考為大學生村官,分配到丹鳳縣土門鎮高峪村任村支書助理。基層偏遠鄉村的大學生村官苦,先要學會打理生活。對她來說,考驗最大的是心理的承受能力。村委會地處深山,晚上她一個人住村辦公室,山風掃過偶而夾雜著夜貓子的叫聲,這個在家備受父母呵護的嬌女兒,心驚得半夜睡不著覺。初來時,村民對她也是敬而遠之,有的甚至懷疑這女子在農村能干了啥。
心靈的落寞與孤寂不說,有時還得受委屈。一次兩家村民因房基鬧糾紛,其中一方殘疾人令人同情,她去調解時卻因為缺乏經驗,說了半天沒說到點子上,結果兩家越吵越兇,把她也夾在中間胡亂辱罵。24歲的女孩臉皮薄,一下子就淚水汪汪,內心難受還得忍著,多虧調委會主任趕來才讓她下了臺。天性倔犟的她沒有被挫折嚇倒,她暗下決心,要適應農村就得先改變自己。從此,她主動與村組干部和農戶交流,了解村情民意,請教農業知識。她主動發揮電腦辦公專長,對村級資料實行電子化管理,并從自己分管的黨建工作入手,組織黨員開展各類黨建文化活動,推廣“支部+協會+黨員示范戶”富民工作模式。村支書趙根全是當地有名的致富能人,帶領村民相繼辦起了興農養牛合作社和兩個千頭養豬場,她就主動搜集養殖知識,幫助發展養牛戶21戶,使全村養牛存欄達1000多頭。幫建肉雞大棚3個,建起了萬噸有機肥加工廠和大沼氣池,發展大棚菜100畝,初步形成了畜—沼—菜循環經營模式。在老支書的傳幫帶下,她從干好一件件小事做起,很快熟悉了村務管理工作。
奔波中走向成熟
2011年11月,土門村面向全縣公選村支書,她報名后順利通過筆試面試,在競職演講環節,由于提前進村做了調查,面對村民和黨員的提問,她鄭重承諾要為村民拉水修路辦實事,結果贏得異地跨村全票當選。她一上任,就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對村人口、黨員、村組干部、土地面積、勞力以及外出務工人員、低保戶等情況進行深入調查,掌握了全村的第一手資料。當時,鎮上在土門村規劃的災民安置點建設進入關鍵時期,一期要交工入住,二期要征地開工,她帶上村委會一班人,從征地簽合同、落實搬遷戶到工隊招標、進地開工、后續設施建設,前后半月就一一敲定。接著從縣水務局爭取項目資金20多萬,組織群眾投勞,兩個多月鋪設管道5000余米,修復了水毀供水工程,讓全村百姓和鎮屬單位4000多人吃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有志不在年高,巾幗不輸須眉。她辦事雷厲風行的做法,深得村民擁戴。換屆后不久,她從縣交通局爭取資金,同時爭取“一事一議”項目,帶領村民先后修通了19條16.7公里的村組水泥路,實現了土門村水泥路的全覆蓋。在發展產業方面,將35畝土地以集體出租的形式進行流轉,吸引龍頭企業在本地投資620萬建半機械化肉雞養殖4棚、全機械化肉雞養殖2棚,年經濟收入可達160萬元。組織600多名村民外出務工,帶領群眾修復水毀耕地500余畝,發展黃姜600畝、魔芋200畝,發展中藥材水雜谷果基地1200畝,扶持產業發展對象38戶,帶動貧困戶129戶,在她的帶領下,畜牧養殖和林果、中藥材成為村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人均純收入從上任時的3536元增長到2016年的8957元,增幅達153%。
真情描繪美麗鄉村
作為女孩,愛漂亮是她的天性,可自從到土門任職后,她就很少在自己的穿戴打扮上用心,更多關注的是村上的那些貧困戶。前西組王前鋒妻子患病癱瘓在床,花費3萬多元,兒子正在上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她主動幫助解決合療報銷,設法解決生活困難;西灣組80多歲的留守老人劉麥女,不慎摔成殘疾,兒媳們在外打工,她隔三差五的到家里去看望。對這些困難戶都設法列入民政救濟對象,定期送去米面油和棉衣棉被,僅今年春節一次就看望慰問了80多戶。
為了改善村容村貌,她和村干部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小城鎮建設上。爭取環衛配套設施垃圾清運車1輛,移動垃圾箱7個,垃圾桶80個,果皮箱12個,人力三輪車8輛。加蓋排污渠2500米,修建花壇30個,噴涂文化墻300平方米;完成民居改造215戶37200萬平米,危房改造124戶;硬化庭院190戶17378平方米;硬化入戶路128條4720米;改廁224個、改圈224個、改灶227個。實施農網改造11桿550米,新增50型變壓器3臺,新建電房3個,建成村衛生室4處,改建商業超市8個。村容村貌由戶內到整村實現了徹底改觀,村組群眾拍手稱贊。
奮勇踐行中國夢
習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她也有她的“農村夢”,她搶抓住土門村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大好機遇,先后爭取省住建廳小城鎮建設規劃資金20萬元對土門村發展框架進行了科學規劃,確定了“三縱兩橫”城鎮建設格局;爭取省發改委項目資金450萬元為當地新架設180米的跨河橋一座;為30戶困難群眾提供“創業促就業貼息貸款”上百萬元;聯系扶貧資助幫助12名考入大學的困難學生圓了入學夢。在下河移民點前流轉土地0.75畝,新建成5間2層高標準社區服務中心;實施老街改造,為沿街道栽太陽能路燈43個,栽植各類綠化苗木1000株,新建垃圾池6個,極大的改善村容村貌。
總書記吹響脫貧攻堅的戰斗號角之后,她帶領村支部一班人反復入戶,精準識別貧困戶129戶442人,團結縣鎮派出的24名駐村幫扶干部,每人包抓4—6戶貧困戶,按照“八個一批”的要求,實施櫻桃科管、家政服務、養殖等技能培訓3場次400余人,吸納48戶貧困戶入股發展大蒜種植和櫻桃產業,實施異地搬遷和移民搬遷,解決23戶73人貧困人口住房難問題,全村2016年實現脫貧摘帽52戶173人。
她始終俯下身子用真心、用真意、用真情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群眾夸她是人民群眾的貼心人,黨員們支持他,村干部們也愿意跟著她干事創業。她所在的村被評為“全省文明村”、“全市抗洪救災先進集體”。她個人也連續被評為“全市紅星黨員”、“全市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被授予了“陜西省五四青年獎章”、“陜西省最美村官”“陜西巾幗英雄”等稱號,并從全省8400多名大學生村官中脫穎而出,光榮的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