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強,男,漢族,1989年3月生,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選聘,現任蕪湖縣四門村黨總支書記。他先后做過程序員、開過奶茶店、桌球廳、快餐店等,在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大學生村官的政策,就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扎根基層,用自己青春去為家鄉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先后榮獲“安徽省十佳鄉村好青年”、“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全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安徽省優秀農民工”、“安徽省大學生村官標兵”、“第九屆蕪湖市十大杰出青年”、“蕪湖市第二屆十佳大學生村官”稱號。
在多次的創業失敗,崔強朋友送給他一句話“年輕人要敢于去闖,哪怕失敗了也沒關系,大不了從頭再來,因為我們年輕”。這也是崔強在農村工作的中奮斗的指引,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崔強將他們村莊從一產、二產發展到第三產業。2015年,全村農家樂就高達15家,高峰期月收入達3萬元,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達1.3萬元。
做好本職、心系群眾
2012年8月,他剛選聘到陶辛鎮沙墩村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時,負責資料管理和黨建等事務。剛到村里,他就熟練地使用QQ、微信、先鋒網站、遠程教育,將黨的路線方針、惠農信息等相關政策向村民宣傳。?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電腦已經悄然走入農村家庭,有一次在下村辦事過程中,村民高宗新向崔強求助,家的電腦無法開機上不了網,細心的崔強發現像高宗新一樣的村民還有很多,由于知識水平有限,他們在使用電腦時經常遇到問題,上網查閱農用資料、想與遠方親人進行視頻聊天,都不能如愿。有的電腦還因中了病毒而癱瘓。于是他在村內張貼傳單,義務為村民修理電腦,并利用遠程教育、開會等機會耐心地為村民講解電腦正確使用方法、基本維修及保養等相關知識,為大家排憂解難。村民們紛紛給他們眼中的“小崔”豎起了拇指。
因為辦公和住宿都在村委會,他的工作和生活幾乎沒分開過,有時正吃著飯有村民來辦事,記得有一次,中午正在吃飯,村里王老太過來反應問題,因為她身份證年齡比實際年齡小10歲,導致本可以享受到的國家政策都享受不到,崔強獲悉后,多次入戶調查,掌握她家的實際情況后給予解決。現在,老人的年齡改了回來,未享受到的補貼也申請補辦了,老人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老人知道他吃住在村,時而送點自己做的菜給他。
2013年,經過多方面努力,沙墩村爭取到美好鄉村項目,為了順利實施,崔強提前謀劃,帶領村內黨員干部一同學習考察解放思想,回來挨家挨戶宣傳動員,美好鄉村正式開工時,全民參與,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沙墩后沙美好鄉村基礎建設基本完工,在旅游旺季期間,他動員和發動村民建設農家樂、農家旅社,而他一邊聯系電視臺,另一邊利用新媒體廣泛的對后沙美好鄉村進行宣傳,在他的帶動下,高峰期后沙美好鄉村農家樂農家旅社達到15家,月純收入達3萬元,沙墩上水自然村民看到后沙的甜頭后,主動找到村兩委要求自發的建設美好鄉村,2015年年初,在崔強的帶動下,沙墩上水美好鄉村正式啟動,和后沙一樣也是全民參與,不一樣的是整個費用都是村民自發捐贈的,在美好鄉村建設時,村民捐資、捐物、捐樹、捐工,光現金達60萬元,間接價值捐出300萬元。
種植葡萄有收獲做好創業示范
在深入農村、深入群眾后,他開始思考,農民要的是增收,盼的是致富,自己這樣天天忙碌,只能解決一時之需,大學生村官要發揮優勢帶領廣大群眾創業致富,才是真正的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于是,他充分利用與廣大村民親密接觸的機會,了解到農民種植傳統作物收入較低,產生了用經濟作物來代替傳統作物帶領群眾致富的想法。為此,在縣委組織部、縣農委的幫助下,確定了以蕪湖縣較為成熟的葡萄種植、多種果樹種植為重點,打造集休閑、采摘、農家樂為一體的新型休閑樂園的思路。
為了搞好葡萄種植,他挨家挨戶跑,去和村里種植大戶協商,收集村民意見,出去找種苗、學技術,合作建立了一座50畝的葡萄種植園。很快,醉金香、巨玫瑰、黑色甜菜、陽光玫瑰、夏黑等5個市場上比較暢銷的葡萄品種被種在了土地上。他還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網購了一大批專業工具,例如葡萄綁枝機、旋耕機等,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極大地節省了成本。為了拓展銷路,吸引城市居民來觀光采摘。他精心策劃,制作宣傳資料,利用微信、QQ、萬村網頁等不遺余力的宣傳,還申請建立了“農村淘寶合伙人”。由于宣傳廣、品質好,他的葡萄不愁銷路,比市場價高一倍還供不應求。葡萄成熟的季節,門口圍滿了購買葡萄的居民,為了方便城市居民前來采摘,他在葡萄園旁的水系里安排了游船、添置了小橋和亭子,這樣游客采摘累了還可以休閑娛樂一番。
創建“凡人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
看著葡萄園初具規模,效益很好,越來越多的農戶主動找他咨詢,經過多方面,他和村內農戶成立了“蕪湖縣凡人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經發展到占地面積1200余畝,分為苗圃區、養殖區、水稻小麥種植區以及果樹種植區四大區域,創造價值約2000多萬,帶動村里123名農戶就業、創業。隨著產品的豐富,他申請注冊了“陶辛水韻”商標,開發出“蝦子醬”、“原釀葡萄酒”、“藕粉”、“無公害大米”、“菜籽油”、“水韻醬菜”等等農副產品,他還在淘寶、微店、源網等電子商務平臺開設了店鋪,將合作社的產品進一步推向市場。合作社的成員收入也相對以前提高了近8000元的收入。合作社也先后獲得“蕪湖市大學生村官創業示范基地”、“安徽省大學生村官創業示范基地”。隨著事業的成功,他也收獲了愛情,去年與相戀5年的內蒙古女友舉辦了婚禮。
主抓基礎建設、改善村民生活環境
2015年8月,他掛任陶辛鎮鎮長助理并選派到四門村任黨總支書記,在上級領導的關心下,他很快適應了新的農村環境,目前在新的崗位上已有半年之余。這半年里,他多次拜訪黨員群眾,很快和他們建立了感情,也逐漸打開了工作局面,和村兩委干部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將國家重點工程青弋江防洪道涉及到全村的祖墳問題得以化解;爭取項目資金,將村內的最后一條主干道鋪設了砂石路,并監督村內另一條砂石路和兩座危橋完工;和鎮國土部門聯系,將村里40多畝荒地進行了復耕,現已經流轉到了大戶手中種植了小麥;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對村部為民服務辦事大廳進行了改建,讓所有村兩委干部集中化辦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將閑置在村內好多年的廠房進行了出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2016年遇到幾十年一遇的洪水,他丟下2個月兒子,一住圩上30多天,7月3日晚上,上游水庫緊急放水,他帶領200多名村民在一夜之間修建了一條800米長60公分高的子埂,抵制了洪水;由于大水村沖擊毀壞了四門村的一座橋梁,他多次與上級部門對接,爭取到項目資金,重新修建了與村民之間的“連心橋”;國家重點項目“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接近尾關,而由于某些原因,涉及到四門村還有21戶房屋未拆除,影響圩堤安全,他帶領村兩委沖入第一線,常常工作到凌晨,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終于5年半沒有拆除的房屋,得到了拆除,圩堤安全也得到了保證;要想富,先修路,四門村北片有600多名住戶,進村主干道是砂石路,一到雨天,道路非常難走,他為此事,多次奔波到上級主管部門,最后打動了有關領導,修建了一條2000多米的水泥道路;2017年他發動群眾流轉主干道周邊農田種植田藕,帶動村民致富,現在他又正在積極對接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將全村的最后一條砂石路進行水泥硬化,同時還在對接相關企業,招商引資,為四門創造出新的經濟實體,增加農民收入?吹剿拈T村的變化,四門村的老黨員奚正根說:“四門是陶辛老大難的村,小崔書記剛來,還真沒想到他有這么大本事,只要他愿意干,我們老黨員一定會發揮余熱,支持小崔書記干到底”。如今,各方面困難雖然很多,但是他相信,只要敢想、敢嘗試,在新的舞臺上肯定能做好為民服務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