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簡陽市飛龍鄉協義村分外熱鬧。村里的42戶貧困戶雙喜臨門:不僅有了致富項目,還從破舊窩窩里搬進了川西民居風格的新房子。他們說,得感謝村書記唐志勇。
2008年9月,唐志勇被選聘到簡陽市當大學生村官。去年,他主動請纓到省定貧困村協義村任職。被群山包圍的協議村,出行很困難。唐志勇意識到,要挖掉協義村的窮根子,必須先修一條好路,雷厲風行的他,很快就四處爭取項目,整合資金,完成道路硬化21.3公里,碎石路建設2.05公里;建成2級提灌站2個,堰塘整治6口;建成黨群服務中心,實施電力安全村示范項目,新建全網通移動基站1座,自動化現代養豬場1個,啟動1000畝土地整理項目……短短一年時間,竟然做成了這么多事情。唐志勇臉曬黑了,人也累瘦了一圈,“苦是苦了點,但很值得!”
在走訪中,群眾“吐槽”的槽點還有住房老化,瀕臨倒塌。為了讓村民“挪窮窩”,協義村成立了簡陽市第一個貧困戶安居工程建房議事會,經過與群眾反復商量,決定把一部分危房戶從山里搬出來,集中居住。
在確定搬遷名單時,唐志勇發現有14戶為1人戶,如果只是簡單地安置,今后這些老人會出現生活無人照料等問題。最終,建房議事會通過了子女贍養、家庭養老一批,住房修繕、原址安置一批,集中供養、五保保障一批,人性設計、易地搬遷一批的方案。這種人性化的做法,得到了四川省省長的批示肯定。今年春節前,42戶共119人拿到了新房鑰匙。
搬遷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唐志勇心里想得更多的是,不僅要讓貧困戶搬得出,還要有發展、能致富。
有一次和村民聊天時,唐志勇了解到,村民七組原來的組長李華軍,在廣東幫人種大棚蔬菜,技術很好。趁李華軍回家探親的機會,唐志勇先后7次找到他,動員他回村發展,帶動老百姓致富。李華軍對唐志勇說,“我在廣東也是打工的,資金不多,經不住折騰,等過兩年錢多一點再考慮回來。”針對李華軍的顧慮,唐志勇召開村民大會,動員大家以土地入股,籌措資金,和李華軍一起發展大棚蔬菜。同時,唐志勇還向上級爭取到了100畝大棚補助指標。李華軍最終被唐志勇的誠意打動了。
2016年5月,李華軍成立了簡陽市高粱灣生態農牧公司和簡陽市鄉約農機專業合作社,拓展大棚蔬菜100畝、坡地水果200畝。今年4月,李華軍將全村82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進行分紅。截至目前,李華軍的合作社成員達到170戶,提供就業崗位60個。不久前,李華軍對唐志勇說,“沒有你,我們走不到今天”。
和李華軍一批回來的,還有能人朱宏志。他成立了聚光種植合作社,還把村里的貧困戶全部發展成了股東。2017年春節前,合作社發展的苗木花卉、大棚蔬菜和稻魚蝦共作項目都賺錢了,社員都拿到了分紅。
協義村村民如今還有一項來自集體的穩定收入。唐志勇上任后,堅持發展集體經濟和主導產業。針對協義村傳統農業為主的現狀,他在鄉領導的支持下,著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苗木花卉1000畝、大棚300畝、特色水果440畝、稻田養魚100畝、稻蛙養殖60畝,提供就業崗位130余個。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就近打工的方式,去年人均純收入增加了2413元,貧困戶人均增收3736元,集體經濟收入翻了一番多。
如今,唐志勇帶領村“兩委”班子,如期完成了貧困村摘帽、73戶189名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