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的85后朱小毅,8年前成為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國泰村第一位大學生村官、鄉村振興的領路人。他提出“互聯網+農特產”為家鄉農產品謀出路,并計劃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帶動全村人文環境煥然一新,用鄉村文明建設造福民生。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第二總部近日宣布落戶赤坭鎮,更讓當地人期盼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
一個木瓜園的成功“逆襲”
花都區赤坭鎮國泰村口,遠遠就能見“梁叔夏威夷木瓜園”的彩色廣告牌,上面還印上了二維碼和微信號,很是醒目。
7年前,因一向栽種的水稻蔬菜面臨過剩的市場競爭,50歲的梁順芳開始種起了木瓜。他種了25畝木瓜地,頭兩年下來,有三分之一的木瓜賣不出去。站在木瓜地旁,他比畫著向記者說:從豐收時的滿樹金黃,到因無人問津而掉落一地的遍地金黃,看著起早摸黑的成果付諸東流,自己心疼得掉下了眼淚。頭兩年血本無歸,梁順芳夫婦只能趁農閑時外出打散工,勉強糊口。兒子上大學也要錢,梁家有時甚至還要舉債度日。
在梁順芳為生計發愁之際,畢業于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的朱小毅也在思索著未來。成為國泰村第一位大學生村官的那一刻注定了時代賦予他的重任——鄉村振興的探路人。
“我記得他說的第一句話,你種出靚木瓜,我保你有回頭客。”梁順芳告訴記者,自己一籌莫展地向村委會求助時,原本沒抱多大希望。“大學生村官”向他爽快地許下承諾。看著眼前這個外行“小年輕”,梁順芳半信半疑。
梁順芳聽從了朱小毅的建議。如今,木瓜未熟透,已預售出1000公斤。站在木瓜地里,梁順芳喜上眉梢:“真的有這么神奇。”
如今,梁順芳的木瓜地幾經擴種,面積翻了一番,已近50畝。
一個大學生村官的夢想
木瓜園“逆襲”這樣的故事,并非個例。
冬瓜種植戶郭錦明告訴記者,過去作為“買方市場”里的弱勢一方,村里的木瓜、冬瓜豐收時能賣掉一半已算奢望。現在,經過“互聯網+農特產”的推廣模式,很多農戶產品銷售一空,有不少單位、團體主動找上門,動輒采購數百斤。
“傳統的小農耕作,投入大,辛苦而低回報。不走規模化發展的現代農業道路,農民就不會有好出路。”在現任黨支部副書記的朱小毅腦海里,下一步全村應統籌發展規模化農業。得益于扶貧干部的引路,村委持續與有意向的大公司接洽,探索農產品加工、民宿、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等高附加值領域,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
“扶貧必扶智”,嘗到發展甜頭的村民們入腦入心:想脫貧致富,就得跟著政府的鄉村政策,走現代化道路。從國家到省市,都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轉型的未來可期。
經濟發展的引擎也促進了國泰村人文環境的變化,使其煥然一新,成為推動鄉村文明的一個探索案例。
朱小毅認為,必須立足實際,做好黨務黨建各項工作,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才能使基層黨建得到縱深發展,惠及民生與發展。
“一切要以‘為民’為先。”在黨建引領全村工作的基礎上,國泰村委在區供銷社等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旨在關懷老人、關心青年、服務三農、推進垃圾分類等的綜合服務社,并已配備專職社工團隊和各項設施設備,長期開展430課堂和恒常探訪老人。
基層治理方面,國泰村村委推動綠化美化提升、安全防護欄建設、綠道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得到質的提升,獲得“廣東省衛生村”等榮譽。
技術賦能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第二總部落戶赤坭鎮
國泰村所在的赤坭鎮宣傳辦主任古能文向記者介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赤坭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當地對標產業興旺的總要求,以黨建為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統籌農村改革、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三農”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制度保障。
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簡稱“中國熱科院”)與赤坭鎮政府近日簽訂協議,落子建設中國熱科院第二總部——廣州研究院。
中國熱科院廣州研究院選址赤坭鎮西邊村,規劃投資規模6.25億元,建筑面積72300平方米,擬建設1棟21層創新中心、2棟中試實驗樓、配套智能溫室大棚及生活條件保障設施:包含納米農業、智慧農業、都市農業、健康食品構造、農業微生物利用、國際先進農業技術合作、農業新業態孵化等世界一流的都市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為都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提供服務。“希望依托廣州研究院項目,推進赤坭鎮農業產學研結合和三產融合;也希望中國熱科院加快項目建設,帶動赤坭鎮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赤坭鎮鎮長徐容雅在簽約儀式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