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又逢春
早春二月,眉州大地,橙黃橘綠,桃李初綻,處處已是盎然春意。
人勤春來早。山鄉,春橘采摘熱鬧豐收;田間,泡菜采收忙碌紅火。從“竹里巷子”到“幸福古村”一三產聯動、農旅融合,再從“國字號”岷江農業現代園區到“國際范”中法農業科技園的“龍頭”引領,眉山鄉村滿是強勁活力,處處彰顯“有產業、有顏值、有底蘊、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新內涵。
產業有效銜接――一二三產聯動全域同頻景美民富
青瓦、白墻、籬笆,竹林、流水、小院;新春時節,天氣晴好,走進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的竹里巷子,三五游客或小院品茗、或閑步拍照。
386米的巷子,68戶平常人家,卻有著竹里人家民宿,竹里竹藝美學館,城南舊事特色餐廳……青竹南溝,當然不單只有民宿和特色餐飲。
城鄉、工農、產居、文旅――以竹為核,規劃占地面積8.6平方公里的竹編產業園落地南溝村,2平方公里核心區內,已悉數落成1.5萬平方米的國際竹產業展覽中心、全國唯一的竹編藝術博覽館、在校生近萬人的成都藝術職業學院、中國首家竹林濕地以及“以園帶鄉”的竹作坊村落“水竹怡莊”“竹里巷子”等,這里已然出落為全國頗具影響的集研究、交易、加工、培訓、文化體驗、旅居生活于一體的竹產業綜合體,成為中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區域形象IP。
下“竹”功夫,做“竹”文章,強“竹”經濟。眉山市遵循“要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和“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戰略部署,借鑒現代田園綜合體規劃理念和工業園區建設經驗,組團布局,全域融合園區化推進新鄉村全面振興。
以竹美景,以竹富民。全市把竹產業轉型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一項重要發展任務,推進竹加工提升、竹品牌培育、竹基地建設等重點工程,重點打造“竹博會”,打造國際竹文化創意及融合發展先行區。
――“竹生態”越來越靚麗。建成現代竹林基地50余萬畝,原生態竹旅游示范基地20萬畝,打造各類竹林景觀20余個,營造了80余公里竹林生態景觀帶。
――“竹產業”越來越繁榮。依托青神縣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斑布產業園和洪雅縣竹鋼產業園規劃建設國家級竹產業示范園,引育相關企業128家,建設竹本色紙生產基地、“竹鋼”板材生產基地、竹筍加工基地。
――“竹生活”越來越美麗。將“竹元素”融入村鎮建設,創新“竹林+文化旅游”,每年安排1.6億元扶持竹產業發展,帶動50萬竹農人均增收1000余元。
竹里院子、竹里巷子、竹里書屋、竹里桃花、竹里海棠、竹里芙蓉……這個最具川西地域特色的自然精靈,已經鋪筑眉山一方景美民富的靚麗風景線;融合化統攬,產業鏈延伸,功能鏈拓展,價值鏈躍升,多主體共贏……這個不起眼的一竿竿小翠竹,也正在穩步拉動眉山“百億竹產業”蓬勃發展,成為綠水青山有效轉變為金山銀山“搖錢樹”。
園區龍頭引領――帶動“味在眉山”高質量提檔升級
建溫濕適宜育秧中心、搭標準化育秧生產線,覆肥質均衡營養土――半個月前,作為全國唯一農業代表當面向總理建言獻策的“眉山市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相德,開始以工業化技術手段謀劃合作社2021年的新發展。“帶領更多社員種出更多優質糧食,為‘糧袋子’安全做出應有貢獻。”
雖是傳統產業,李相德的“眉山市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也成為眉山“國字號”現代農業園區的“大業主”。在國家級眉山岷江農業現代園核心區有6000畝種植面積,輻射帶動周邊近萬戶群眾,規模近4.1萬畝。合作社瞄準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綠色發展,種出了“東坡味稻”“泉水山谷”“豐中谷語”“眾享好味稻”等眉山本土生態水稻品牌。
農村改革的“試驗田”、農業技術的“推廣站”、優質農產品品牌的“孵化器”、現代農業的“樣板區”――眉山市一直把農業園區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18年10月,眉山市鄉村振興大會作出部署:牢牢牽住現代農業園區發展這個牛鼻子,通過布局多元化、園區規模化、產業鏈條化、經營現代化,打造“有產業”的新鄉村,推動“味在眉山”農業綜合實力和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產業引領,項目支撐,農業園區不斷蓄積和釋放農業綜合實力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泡菜年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創造六個“全國第一”;晚熟柑橘成功創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國家晚熟柑橘優勢產業集群;青神竹編園區成為全省唯一國家級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全市“味在眉山”食品產業銷售收入總額即將突破1000億元……眉山現代農業園區不僅扛起眉山農業的大旗,更承擔起鄉村振興“產業強”的重大使命。
2021年1月21日,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鄉鎮、村和星級農業園區公示:青神縣入圍全省2020年度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彭山區葡萄現代農業園區新晉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著眼新目標,邁步新征程。眉山“十四五”規劃(草案)已明確對標省委“10+3”產業部署,以現代農業園區為重點,持續構建“58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重點推進中法農業科技先行區、岷江現代農業園區、丹棱丹橙現代農業園區、東坡區糧蔬現代農業園區、仁壽縣“橙色田園”柑橘生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等等50個現代農業園區,覆蓋全市68%的鄉鎮,力爭“味在眉山”銷售收入達到1100億元,全面打造以天府新區為核心的國際國內農業開放合作平臺、成眉農業同城發展先行區和都市鄉村振興示范區。
人才智力打底――撬動鄉村振興持續發展過硬支撐
繼去年11月上榜央視“鄉村振興人物榜”之后,今年2月,眉山市彭山區李山村“碩士農民”――劉沈廳再次入圍川報“天府人物推薦榜”。
微博上熱搜,網絡有熱度,但在李山村的家庭農場內,劉沈廳的“新農民”生活一如以往平靜:早上圍著果園走一圈,查看柑橘的長勢;9點開始,開始接聽回復來自四面八方的協會果農信息和電話,協調“耙耙柑”銷售和部分霜凍災害農業保險索賠。
召集家庭農場發展聯盟,打通從種苗到管理,從農資到產品銷售的產業鏈條;開發“彭山數字農業服務平臺”,農資廠家團購行動為上百位會員節省100多萬生產成本;研發“冬季晚熟農產品雙層絕熱防霜凍袋”和簡易滴灌系統專利,在全省超過5000畝果園推廣試用。“有事找沈廳”漸漸成為彭山柑橘種植戶們的一個共識。
劉沈廳的家庭農場每年為周邊農民提供約40個就業崗位,人均每年增收2萬元。他還被推選為彭山區果業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成為全區果業轉型升級的擔綱者。每周一到省農業廳全省家庭農場聯盟志愿值班、做眉山鄉村振興學院家,劉沈廳至今已為全省、全市培訓300多位新型職業農民。
人才是鄉村振興第一資源。鄉村振興,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是核心關鍵,人才智力支撐是最硬“底氣”。眉山市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一方面既通過“保姆式”貼心服務、“種子式”孵化培育回引如劉沈廳、倪偉等一批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大舞臺”;一方面又大打“事業牌”,采取把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村級干部的“跟蹤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集聚了組織力量。2021年新一輪村社區黨組織換屆中,461名有農村感情、有創業能力、有帶富本領、有工作干勁的產業發展能人、回鄉優秀人才成為“領頭羊”,占全市村社區書記90.4%。全市還啟動8類本土人才培育工作,認定職業農民110名,命名第二批“眉州田園名星”15名,培育高素質農民901人,新培育家庭農場367個、新培育農民合作社36個。
春日暖陽,新枝吐綠。位于東坡區太和鎮金光村的岷江農業現代農業園區內,眉山市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泡菜原料剛剛采收,一臺臺農業機具就開始旋耕作業。而在彭山區公義鎮,劉沈廳新流轉的百畝農業產學研基地也已平整完成。“以新種植技術、新復合業態,培養孵化100個行業帶頭人,影響100個大學生服務三農。”
吃下“定心丸”的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相德更是信心滿懷。“總理告訴我說,糧食是國家的戰略物資,國家會出臺更完善政策來支持農業,再過兩三年,農業的春天就會到來。”
發布時間:2021-10-19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