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村官,爭當鄉村振興 “領頭雁”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動,
如利刃之新發于硎,
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在剛剛完成的村(社區)“兩委”換屆中,一批年輕人當選為“村官”,其中不少人是大學生、致富能人。他們爭當鄉村振興“領頭雁”。為展現這些年輕“村官”們上任后的擔當與作為,助力株洲高新區鄉村振興。
今日,我們就講述這兩位新區年輕人的故事。
李星:帶領村集體經濟走上“逆襲”之路
李星,1984年9月出生,雷打石鎮傘鋪村黨總支書記。4年來,在她的帶領下,傘鋪村集體經濟開始“逆襲”。今年,村里還辦起了傘鋪大講堂,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這么年輕,還是個女的,當得了書記?”2017年,李星當選為傘鋪村黨總支書記后,不少村民仍持質疑態度。
事實勝于雄辯,干就對了。幾年下來,在李星的帶領下,傘鋪村的集體經濟走上一條“逆襲”之路,從2017年的6000元增長到2020年的30萬元。
剛上任,就遭到“當頭幾棒”
2017年,李星當選為新組建的傘鋪村黨總支書記。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遭到了“當頭幾棒”。
剛合并而成的新村,村民對新組建的村沒有認同感,對這個女書記也瞧不上。第一次村里開會,有幾個人就想讓李星下不了臺。
面對這些發難,李星沒有做過多爭辯,她只說:“半年時間,如果我表現不好,那我主動讓賢,誰能誰上。”
曾經,傘鋪村還被評為“軟弱渙散黨組織”。但“辣妹子”李星“霸得蠻”“吃得苦”“禁得磨”。為了把黨群工作做到一條心,她幾乎走遍了37個組的每家每戶。僅兩周,37個村民小組全部開了小組會議,全面收集村民的訴求和建議。李星帶著村干部一一梳理,能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及時向上級匯報,同時通過分工把黨小組、村民小組劃分到每個班子成員工作職責上,按片區完成工作,原本“亂如麻”的工作很快被李星扭轉了。
擼起袖子加油干,村集體經濟收入從6000元到30萬元
2017年,6000元;2018年,28.66萬元;2019年,18.75萬元;2020年,30萬元。
幾年下來,傘鋪村的集體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曲線增長的背后,是李星帶領支村兩委擼起袖子加油干,敢于吃“螃蟹”的結果。
2018年3月,傘鋪村成立了富龍土地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投資方”的形式,但種什么?如何種?李星犯了難。她帶著大家到周邊、到長沙、到廣州等多次學習。結合傘鋪村實際,李星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三年計劃”——用三年時間摸索出一條好路子,找出一個好品種,帶動村民一起致富,讓剩余勞動力人人有事做,個個有經驗,家家有收入。
700多畝流轉來的地,2018年,除了水稻外,還種上了100畝的西瓜,62畝的荷花、20畝的葡萄、30畝的龍蝦……另外,傘鋪村還引進“綠之優”無土栽培和“水培蔬菜”兩家企業。
李星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為了將風險降低,我們盡可能地多嘗試。”第一年西瓜豐收時,因為傘鋪村的西瓜還“藏在深閨人不識”,李星帶著大家在朋友圈里賣西瓜。2019年,村里又引入了小香薯。“和常規紅薯不一樣,小香薯口感好,個頭適中,市場售價也比普通紅薯高。”
經過前兩年的嘗試,2020年,傘鋪村發展集體經濟脈絡逐漸清晰,西瓜、紫薯、小香薯擴大了種植面積,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30萬元。“今年還打算種辣椒、艾葉、黃豆這些,村集體收入一定比去年高。”李星很有信心。如今,不僅村集體經濟口袋鼓了起來,村里富余勞動力也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共解決了220余人的就業問題,其中有75人是“五類人員”。
打麻將的、閑聊的少了,討論如何銷農產品的多了
4月21日上午,傘鋪大講堂里,一堂生動的育嬰師培訓課正在進行。“現在市場上月嫂緊俏,有老師上門來教,這么好的機會,我肯定不能錯過。”來上課的,主要是40、50歲的村民。“在村里開講堂,我已經醞釀了兩年,我們村民,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請老師下鄉來‘種’知識,可以極大提高村民的參與性,真正讓村民學到東西。”李星說。
除了傘鋪大講堂,李星還組建了星星點燈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從8人發展到如今的300多人。遇到重大事情,李星在志愿者服務隊群里發個通知,報名的人立馬就滿了。如今,村里的氛圍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打牌的少了,聚在一起閑聊的少了;討論學點什么有用、村里的農產品如何賣出去的多了。村民的口袋富了起來,腦袋也漸漸“富”了起來。
何任奇:拋下“錢袋子”挑起了“爛攤子”
何任奇,共產黨員,1980年出生。他修過路、當過老板,2017年回鄉擔任黃田村黨總支書記。經過幾年努力,曾經“一盤散沙”的黃田村成了“握指成拳”的進步村。
黃田村地處三門鎮最南端。何任奇剛上任時,村兩委班子近乎“癱瘓”,村里沒有產業支撐,村容村貌臟亂差,村民意見很大,工作難以推動……昔日“一盤散沙”,今日“握指成拳”。黃田村蛻變的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化矛盾、除問題,穩扎穩打攢信任
在當黃田村村干部之前,何任奇覺得小日子過得很“瀟灑”,開公司、做生意、管項目,干得得心應手。
當上黃田村黨總支書記后,何任奇的日子只剩下“一地雞毛”。今天幫你家解決宅基地糾紛、明天幫他家解決菜地問題……
“可就是這‘一地雞毛’,村民漸漸認可我。”整整三個月時間,何任奇一天都沒有離開崗位。白天他帶領村兩委班子一起想辦法、出主意;夜里在一戶戶村民家里促膝長談……信任就一點點積累起來。
或許是當過老板,何任奇說話、做事,總帶有一股霸氣。村民說,以前村里開大會,臺下的村民就開“百家講壇”,唱反調的人一波接一波,村里啥事也干不好。
而在一次村民大會上,何任奇“嘭”的一聲,拍案而起,大聲說道,“我在上面講,你們在臺下吵,到底聽誰說?有事可以等我說完再發表,也可以單獨找我聊。”
很奏效!自從那一次村民大會以后,只要開會,村民在臺下都安安靜靜,會議安排的事項也都能很好地傳達、落實。
何任奇“霸氣”支書的威名一下就傳開了。
搞產業、御風險,激情創業為營收
面對全村2000多名父老鄉親的信任,這位黃田村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村支書暗下決心:“一定要讓村民富起來。”
通過多方考察,何任奇決定帶領村民種植季節性食材——香椿。
2019年8月,黃田村從外地引進了10萬株紅油香椿樹苗,開墾出100畝土地,依托村里原生態優勢,發動村民種植紅油香椿。
“過年的時候香椿可以賣到100元一斤,中期可能是70元,到現在可以賣到45元。”何任奇算了一筆賬,香椿芽畝產最少700斤,按30元每斤計算,畝產值超過2萬元。
然而,香椿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剛開始,由于沒有摸透香椿種植的要領,種下的香椿樹苗死了70%。
村里有人開始質疑,但何任奇沒有退縮。“黃田村要改變,必須要勇敢嘗試,不能被困難嚇倒。”他默默咽下了那些埋怨和責罵,繼續和村兩委班子一起,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找來農業專家指導,堅持讓事實說話。
終于,在何任奇堅持之下,經過村民精心培育,100畝香椿基地里,嫩嫩紅紅的紅油香椿佇立枝頭,微風拂過,香味饞得人想流口水。
依托這一產業,去年,黃田村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0到5萬元的突破,村里100多名勞動力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每個月在家門口我就能掙2000多元。”村民陳光榮高興地說。
何任奇說,今年香椿基地能夠迎來大的豐產,預計能夠達到20萬元的經濟效益,提供200多人的勞動就業崗位。
“我要讓黃田村的美名傳四方。”何任奇告訴記者。
發布時間:2021-09-20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