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做腌肉帶領村民致富
在時代浪尖上,一代代中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譜寫青春之歌。在燕趙大地,河北青春力量正用行動定義屬于自己的時代。他們是新時代的新型農民,技術能手,“全能型”教師;他們或是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或是在基層社區替人解困。燕趙都市報今日推出“新時代,新青年”特別策劃,與你分享他們的創業故事,奮斗青春。一起來看村官馬杰的故事。
9年前,馬杰自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分配到了靈壽后,發現當地的腌肉風味獨特。在她的帶動下,當地腌肉不僅做出了品牌,還帶動了村民致富。
五一是許多人放假休息的日子,但今年35歲的馬杰卻排了滿滿的工作行程:上午要到靈壽縣當地的超市了解腌肉、栗蘑、紅薯、五谷雜糧等農特產品在節日期間的銷售情況,下午又要趕往山區調研農家豬的養殖情況……現任靈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的她,曾經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也是一位創業青年,腌肉正是她在村官任職期間主導的創業項目。9年前,馬杰自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分配到了靈壽后,發現當地的腌肉風味獨特,口感特別好,就想給家人帶一些回去嘗嘗,但是市場上卻買不到,于是,她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能帶動老百姓發展腌肉產業,不僅能推廣當地飲食文化,還可以給老百姓增加收入……如今,在她的帶動下,當地腌肉不僅做出了品牌,還帶動了村民致富。她也先后被授予“靈壽縣首批‘百名優秀農村青年’”、“靈壽縣青年五四獎章”、“優秀共產黨員”、“石家莊市先進個人”、“扶貧助困好青年”、“2020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河北省新時代‘冀青之星’”榮譽稱號。
起因:希望讓靈壽漫山的豬飛出去
馬杰是邢臺南宮人,2012年上海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靈壽縣靈壽鎮胡莊村,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她至今記得剛到靈壽走訪村里的情景。“不少村落家家都養豬,而且都是喝山泉水長大的山豬。”馬杰說,而且,當地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腌肉,做出來的腌肉風味獨特,口感特別好。
“好吃”、“當地特色”,這樣的腌肉給馬杰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忙碌的工作讓馬杰暫時忘記了“腌肉”,當年根將近,馬杰準備回家過年時,在琢磨給家人帶什么特產時,她一下子想起來“腌肉”。然而,當她準備去買些回家時,卻發現在市場上找不到“拿得出手”的品牌。
“好酒也怕巷子深,這么好的農產品,卻并沒有很好的實現商品化、品牌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沒有充分挖掘。”想到這,馬杰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能夠通過帶領村民養豬做品牌腌肉,增加村民收入。
那么,這個想法可行嗎?腌肉到底有沒有市場前景?馬杰進行了深入的走訪,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靈壽腌豬肉的歷史和制作工藝等。“通過走訪,我發現靈壽的腌豬肉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調研后的馬杰更有信心了,她認為腌肉好吃又能體現文化特色,應該走得更遠,讓更多的人品嘗到。
2016年,馬杰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一起成立了“靈壽縣束修齋食品有限公司”,開始培育品牌“漫山飛豬”。為什么叫“漫山飛豬”?對于這個名稱,馬杰說,這是山區景象的真實寫照,也承載著企業的美好愿景。“希望讓靈壽漫山的豬飛出去,讓山區的百姓富起來。”她笑著說。
發展:線上線下齊發力,走出品牌路
愿望是美好的,創業的道路卻并非一帆風順。創業之初,馬杰他們在陳莊鎮東莊窩村選取了第一批合作農戶,生產了首批產品。但因為沒有任何銷售經驗和銷售渠道,面臨有產品無銷售的難題。
“當時看著加工的產品沒銷路,十分發愁。”馬杰回憶說,當時沒辦法,幾個小伙伴商量著,先嘗試通過微信、微店試一試。讓馬杰沒想到的是,很快就將首批產品銷售一空,一度日銷售額達到萬元。
網上小試的成功,讓馬杰更堅定了做品牌的信心,但馬杰并沒有就此“樂觀”,產品是否得到好評?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都是馬杰考慮最多的。在初期階段,她不斷開展客戶體驗調查,獲取信息反饋,不斷改良產品。
“起初有用戶反饋腌肉咸,吃起來不夠便捷。我就帶著大家找食品專家,想辦法降低腌肉咸度,改進制作工藝。從油炸時間、色度、保質等方面找到更好的契合點,直到收獲的好評越來越多。”說起這些,馬杰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漸漸地,馬杰打造的品牌腌肉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認可,但影響力還局限在靈壽當地小范圍內。為了擴大銷路、打響知名度,馬杰開通了線上淘寶店、拼多多店,并嘗試探索抖音、快手、直播等新媒體方式。
網店開設之初,馬杰一點點從研究店鋪后臺開始,一個一個軟件的了解學習,慢慢學會了店鋪營銷推廣、裝修、產品維護,通過不斷的店鋪打理,運營學習,店鋪的銷量總算有些起色,并不斷提升。
經過幾年的發展,品牌引導下的靈壽腌肉,銷量年年遞增,如今,年銷售量達到了100余萬元。公司還采用了訂單收購方式,與近200戶農戶合作,直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合作農戶戶均增收4000元。
“小馬他們收購生豬比別人貴。明年多喂幾頭,收入肯定高。”說起馬杰帶動村民致富,寨頭鄉寨頭村村民趙大爺說,他們養的豬吃玉米、土豆長大,真正的綠色環保,但以前沒人幫他們推廣,而小馬收購原豬的價格每斤高于市場1—2元,村民都愿意把豬賣給他們,“現在有小馬在,我們養的豬不愁賣,老百姓養豬的勁頭更大了。”他說。
未來:助力山村脫貧,她想好農產品推廣到更多地方
如今,隨著店鋪銷售越來越多,公司還幫助銷售農戶其他農特產品,把當地栗蘑、粉條等也放到網上賣。網店的銷售在提升,工作量也在不斷增加,既要做好網絡運營,又要做好快遞打包,還要做好售后客服,公司便成立了4人的電商團隊,同時還招聘靈壽的貧困戶作為兼職員工,負責打包等工作,戶均增收5千到2萬不等。
為了更好的推動腌肉品牌建設,推動腌肉產業發展,實現產業扶貧。馬杰還發起成立了“靈壽縣腌肉協會”,開展了“靈壽腌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報工作。她通過廣泛查閱《靈壽縣志》、《靈壽縣文史資料》、《故國中山》等文獻報刊書籍,不斷深入基層走訪調研,歷時一年完成大量調研工作,最終從特定品質、獨特工藝、地域環境、人文因素等多個角度掌握了靈壽腌肉地標特征。
2019年2月14日,“靈壽腌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評審認定,并下發商標注冊證。這一的地標屬性,又為其成為“土特產”精品增加了籌碼,對培育地方特色主導產業,打造地域品牌,促進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區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有重要作用。
公司發展向好,馬杰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她計劃著在將腌肉做深做精的基礎上,進行品類延伸,打造全品類的農產品品牌“靈山壽水”,推動靈壽縣核桃、板栗、食用菌等其他特色農產品項目全面發展,把這樣好的農產品推廣到全省、全國,從而助力山村脫貧;她還計劃著,按照“公司+農戶+基地+專業化服務”模式,向后延伸發展精深加工、營銷及服務業,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保鮮倉儲、銷售、配送、休閑及餐飲服務一體化經營,帶動老百姓走出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
說起未來,馬杰仍是三句話不離“幫助農民增收”。“干什么都不如讓鄉親們掙錢強,他們日子過好了,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我們做這個品牌的初衷。”馬杰笑著說,大學畢業的時候,她曾跟同學們說,她要到基層做點事,許多同學沒想到,她真的去了,而且一待就是9年。
發布時間:2021-09-20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