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廣大鄉村引入積分制小積分大治理
福建省廣大鄉村在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文明培育等領域引入積分制,輔以相應物質與精神激勵,以量化管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小積分大治理
在鄉村治理中運用積分制以破解農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源于農村基層創新。2018年,積分制首次寫入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提出:推廣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愛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幫扶做法,實現社會愛心捐贈與貧困群眾個性化需求的精準對接。
近年來,福建廣大鄉村在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文明培育等領域引入積分制,輔以相應物質與精神激勵,以量化管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鄉村治理有了量化標準
走進福州市長樂區營前街道長安村,家家戶戶門前的干、濕垃圾分類桶擺放得整齊有序,每個垃圾桶上還印著專屬二維碼。就是這小小的二維碼,成了長安村推進垃圾分類的“密鑰”。
2019年,長安村成為長樂區垃圾分類試點村。為此,村里成立了由36人組成的垃圾分類宣傳小分隊,進門入戶宣講垃圾分類常識,并為全村256戶村民配備垃圾分類桶。
可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垃圾投放習慣,談何容易?村里決定引入積分制。
“保潔人員每天定時上門收取垃圾,并掃描二維碼,根據當天垃圾分類質量,在系統里為農戶打分,0至10分不等。”村黨支部書記林巖云說,積分可用于兌換生活物資和有機肥;積分排名靠后的,則進行點對點宣傳,仍無改進的,就要根據村規民約小懲大誡。
積分制,讓垃圾分類漸漸成了村民的自覺行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全村每天產生垃圾總量約300公斤,其中可收集到60多公斤餐廚垃圾。”林巖云說,長安村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達90%以上,“我們建起了廚余垃圾處理房,通過生物處理技術,每天可轉化產出二三十公斤有機肥,實現了資源化再利用。”
“鄉村治理,村民是主角。”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負責人陳衛峰說,為解決村民主體缺位、管理量化難等鄉村治理難題,福建各地自發探索,積極引入積分制管理模式,“圍繞人居環境、鄉風文明、善行公益等領域,結合當地實際,充分考慮村民的意愿,細化村民美德標準和具體行為評分細則,將村民的日常行為轉化為可量化、可評價的數據指標”。
庭院是村莊大環境的微小細胞,庭院美則村莊美,庭院亂則村莊環境難以實質提升。如何為鄉村庭院“開濾鏡、做美顏”?在建寧縣均口鎮,庭院美不美,是可以打分的。
“實施家禽圈養,得20分,否則不得分;房前屋后農具、柴火堆晾衣架等擺放整齊,垃圾定期清理,得20分,發現一處陳年垃圾或亂堆放的,扣2分……”均口鎮隆下村的這份考評表,將“靚麗庭院”分解為庭院美、室內美、廚廁美、節約美、家風美等5個方面,每方面對應不同分值。每季度得分前5名的,評為當季度“靚麗庭院”。
道德風尚兌來真金白銀
最近,“行長”蘇梓東忙著清點“存款”,公示“賬目”。
此“行長”非彼行長,此“存款”指的也不是現金資產。2016年,退休返鄉的漳平市赤水鎮香寮村人蘇梓東,引入商業銀行運作模式,在村里創辦了“功德銀行”,為460多戶農戶分別設立一個功德賬號。村民的善行義舉可兌換成“功德幣”存入賬號;如發生不良行為,則視為違約,扣除相應數量“功德幣”。
“功德銀行”不僅有行長,還有理事會。“我們從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和愛心村民中選舉產生9名成員組成理事會,每月定期走村串戶,收集、發現、登記、核實全村發生的好人好事或不良行為。”蘇梓東說。
存入好人好事,兌出真金白銀:18至60周歲的村民,只要在“功德銀行”積分超過一定分值,金融部門便將其納入信用戶,小額貸款不用提供擔保;未來“存款”多的村民可申請支取現金,作為要求村里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的憑證,“存款量”較低者或者“負資產者”將受到村里集體福利減半等處罰。
“在推行積分制過程中,我們堅持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積極搭建獎勵激勵平臺,不斷加強積分制獎懲使用實效性。”陳衛峰說,福建鼓勵和引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鄉村,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給予高積分個人和家庭適當物質獎勵,同時將積分與個人信用掛鉤,按規定享受信用貸款優惠政策,或享受新農合、新農保個人繳費部分適當補貼,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調動群眾參與熱情。
在福建廣大鄉村,積分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村民可憑積分憑證到村內的愛心超市兌換米面油、毛巾香皂等生活物資;永安市將積分排名作為選任“村兩委”、村級后備干部、參軍對象、入黨積極分子的重要依據,優先為積分靠前的村民提供就業指導、就業信息、技能培訓及參加現場招聘會等就業幫扶政策。
明碼標“分”增強評比公信力
積分不僅關系著村民榮譽,還涉及切身利益。評分體系是否合理,打分過程是否客觀,考驗著鄉村治理能力。
“我們堅持科學設置管理對象、項目內容、操作程序、獎懲兌現等實施細則,提升方案可操作性,確保考核結果與現實表現相一致,進一步規范結果公示、積分兌現等工作。”陳衛峰說,公平、公正、公開是積分制行穩致遠的基礎。
建章立制,有的放矢,讓積分制更有公信力。
永安市安砂鎮培竹村制定《培竹村村民積分制管理評分標準》,設置產業發展、移風易俗、公共事務等22項基礎性積分項目,規范村民日常行為,以及道德失范、違規違紀等22項懲罰性積分項目,讓每一個分值都有據可依。
打分過程,則要經過個人如實申報、村小組長核定、民主評議審核、村兩委審定、公示評定結果等環節。為了服眾,培竹村的積分制還注重分類施策。對身體健康、收入穩定的村民,重點考核致富帶動、鄉風文明、公共事務等方面情況;對年齡較大、體弱多病、致富乏力的貧困家庭,則偏重遵紀守法、致富增收、環衛清理等方面情況。
在石獅市寶蓋鎮,積分制則搭上了數字化快車。充分運用二維碼門牌具有全覆蓋、唯一性、可鏈接性的特點,搭建綜合信息化管理平臺。
陳衛峰說,二維碼門牌成了寶蓋鎮記錄鄉風文明的入口,“通過整合社會事務辦、計生辦、國土所、綜治辦、黨建辦等各類資源,利用工作人員日常入戶,及時采集、更新信息,將與群眾息息相關的獎勵申報、醫保繳納、土地款補助等信息輸入各戶二維碼門牌,實現數據精準化、動態化管理,夯實基礎數據信息”。
同時,寶蓋鎮還與第三方技術公司合作開發積分兌換平臺,村民可到定點商家,利用積分兌換商品。積分全年總排名前10名的家庭,子女還可享受優先入讀寶蓋鎮轄區幼兒園、小學等待遇。
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負責人陳衛峰表示,未來將堅持常態化治理,加大對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調研指導力度,及時總結固化提升推廣“積分制”管理經驗,推動點上“盆景”成為面上“風景”。同時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入戶走訪等方式,積極宣傳積分制管理的目的意義,將村民由“人管人”的舊觀念上升到“制度管人、積分管人”的新觀念上來。
發布時間:2021-09-15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