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逢春分外美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老話說出了茶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而在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久安鄉,茶是人們的一段記憶、一段情感,更是一段豐厚的歷史文化沉淀。
千年茶文化書寫民族團結歷史
久安鄉的古茶樹一直安靜地生長在群山環抱的小山村中,供當地村民采摘加工。那些古茶樹,或幾株散落,或相聚成林,分布于林家山的山頭、田埂。久安鄉人知道他們祖祖輩輩都是從這些茶樹上擷取芬芳,卻很少留意過這些茶樹是何時種下的。
“1000多年前的北宋年間,在今天久安鄉土地上,當地農民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開始種植少量的茶樹;明朝初年,朱元璋推行‘以茶制戎’政策,茶葉被當成了戰略物資,提高政府的稅收,與當地的少數民族交換戰馬。古茶樹是明朝初期政權在西南地區鞏固的見證,同時也是漢族和當地少數民族融合的見證。”長期從事古茶樹研究的花溪區農業農村局相關項目負責人吳亨進說。
在最為集中的一片茶樹叢里,足有碗口粗的茶樹干互相交錯纏繞著,墨綠色的青苔靜靜地爬上老茶樹粗糲的樹皮……最為惹眼的是一株“茶王”,高5米左右,“盤踞”于一塊巖石之上,樹冠覆蓋了3間小瓦房,遮蔽面積達70多平方米。
2015年,以久安古茶樹為主的“花溪區古茶樹和茶文化系統”被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申遺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全世界了解貴州、了解貴州古茶樹,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貴州古茶樹資源。通過申遺,將進一步弘揚貴州茶文化,增強人們對貴州茶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對促進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能夠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實現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胡繼承說。
“綠色療法”修復生態“傷疤”
久安鄉,曾有兩大資源優勢,一個是“黑”資源——豐富的煤炭資源,另一個是“綠”資源——數萬株古茶樹。20世紀90年代,久安鄉進行了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大小煤窯近400家,經濟收入上去了,但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伴隨著國家政策調整,這些小煤窯全被關閉,村民的生計又成了問題。“剛關煤窯那陣兒,村里很多村民都跑到外面打零工,日子過得緊巴巴。”吳山村黨支部書記曾微說。面對嚴峻現狀,久安鄉種過油桐樹、種過花椒樹、種過棚瓜,但因為銷路的問題,這些種植都沒有形成產業,挫傷了老百姓的積極性。試來試去都不行,最后政府把眼光聚焦在古茶樹上。
“鄉里提出了著力培植萬畝茶園基地形成特色產業目標,將古茶樹的保護、開發、利用作為久安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振興的核心工程。”吳亨進說。
從2010年起,久安鄉奮力轉型,打造茶產業,產業由“地下”轉到“地上”,經濟由“黑色”轉成“綠色”。如今久安鄉的茶樹,已從最初的村干部帶頭種發展到現在全鄉2/3的村民參與其中。
“目前,久安茶園已經有2萬多畝,茶葉總產值達1億多元。”久安鄉宣教和信息文化服務中心主任胡楨楨高興地說,“附近幾個村的村民可在茶園就近務工,最高的時候每天有300元的收入。”
九龍山萬畝茶園,一排排整齊茶樹猶如“綠色波濤”不停散著的波紋,濃淡相宜的綠色加上撲面而來的茶香讓人心曠神怡。九龍茶苑內,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和游客,正在觀茶、品茶、談茶,顯得格外愜意……而這個場景,在幾年前卻是久安人所不敢想象的。
通過“綠色療法”修復了“傷疤”,翠綠的茶園取代了昔日黑色的煤窯。如今,域內森林面積已達3.65萬畝,先后獲得了“貴州十大最美茶鄉”“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中國高原古茶樹之鄉”“貴州省十大茶旅目的地”和“省級生態鄉鎮”等稱號,還贏得了一個讓當地村民驕傲的美譽——“古茶生態氧吧”。
漫山的茶樹,不僅徹底改變了久安鄉的環境,更讓當地的群眾共享了“青山變金山”帶來的紅利。
群眾共享“青山變金山”福祉
古代文人墨客總是閑來練練字、品品茶。今天久安鄉的村民,不管一天活兒多么忙,也總能抽出時間喝上幾盅茶,談談生活、講講茶業為他們帶來的好收成,比比泡茶的技藝,分享著流傳在村子里那些古老的傳說……
古茶樹作為稀有植物,是不可多得的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以古茶樹為中心的古茶樹生態農業系統,一方面能夠加大對古茶樹稀有資源的保護力度,此外還為當地的經濟轉型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我種了幾十畝茶園,每年靠茶葉的收入有五六萬元。”久安茶葉種植戶王明英說起當下寬裕的生活開心得很。
“環境變好了,進村公路修好了,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了。”貴陽花溪荼山黔女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娟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久安茶,合作社專門推出以畝為單位的茶園認種模式,不僅解決了茶葉銷售的問題,還讓游客實現體驗樂趣。
“茶農為認種人提供采茶工具、制茶、有機肥等,并負責日常耕作、管護。閑暇時,認種人可在茶農的指導下,自己除草、施肥、采摘茶青、制茶,體驗干農家活、吃農家飯、住農家房的田園生活。”劉娟說。
沒有品牌,沒有加工企業,就沒法實現規模化、沒法實現產業化。為實現產業轉型,久安引進龍頭企業貴茶集團。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貴茶集團的引領下,新的茶園在久安如雨后筍生。曾經千瘡百孔的煤山也變成了郁郁蔥蔥的茶山。
“我們按照‘公司基地集體農戶’模式,通過茶葉種植、采摘、加工等多個環節,實現了當地群眾就業增收。”貴州貴茶(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省級茶葉加工技能大師牟春林介紹,貴茶集團在進入久安之后,還對久安的古茶樹采取了全面的保護措施,并為每一株茶樹進行了衛星定位,并分別辦理了“身份證”——林權證。
取一小撮茶葉投入玻璃杯中,待水開始“小滾”便將壺中之水注入杯中,但見杯中的嫩葉上下浮沉,宛如青蘭初綻,翠竹爭艷;嫩綠的顏色亦逐漸滲出,仿似賦予了茶湯鮮活的生命……如今的久安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真正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也進一步證明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是相輔相成、互動共贏的。
發布時間:2021-09-14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