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鄉村游,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夏日的象山鎮河林村瓜果飄香,大棚內的西瓜、圣女果、哈密瓜等水果陸續成熟,這里的村民用勤勞的雙手描繪著幸福。“歡迎大家到大美生態河林品嘗河林生態美都西瓜!”河林村駐村第一書記曹龍友在朋友圈和短視頻平臺賣力吆喝著……
昔日“窮洼地”今日“綠富美”
地處鄱陽湖畔與贛江之濱的南昌市新建區象山鎮河林村,交通便利,環境清新優美,近兩年已成為不少南昌市民采摘游、周邊游的目的地之一。南昌市民熊大姐與她的十幾位好友,便是河林村的常客。“今天我們又開了3輛車來,十幾個朋友聚在這,自己進大棚采摘蔬果,感受鄉村煙火氣,享受田園好風光。”熊大姐興致盎然地連摘了兩個西瓜和一筐圣女果。她一邊品嘗著瓜果,一邊豎起大拇指贊嘆:“真甜!”
每到周末,河林村扶貧產業園總是人頭躦動、熱鬧非凡,大批游客趕來這里采摘、垂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我們大美河林村,愿意來我們村莊了!”曹龍友欣喜地說道。
步入河林村,滿眼皆景:一處處鱗次櫛比的種植大棚、一棟棟掩映在綠樹之中的新建樓房、一簇簇村路兩旁迎風搖曳的繁花……村中時不時掠過田野的白鷺發出清朗高亢的鳴叫聲,枝頭喜鵲“喳喳喳”地唱著,仿佛在合奏一曲鄉村振興“主題曲”。
誰能想到,河林村曾是南昌市級貧困村——全村393戶137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1戶27人;村莊“臟亂差”,村民的收入只靠幾畝田地。“‘好女不嫁河林郎,半夜馬桶漂上床’,就是河林當時的真實寫照。”回憶起幾年前的河林村,村民熊運昌唏噓不已。
熊運昌今年45歲,家里還有一位70多歲生病的老母親。因為多年來的醫藥開銷,熊運昌和母親日子過得很拮據,一度是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早已脫貧的他不僅享受到了村里的產業分紅,還承包了產業基地里的大棚種植,經過細心養護,今年又迎來了豐收年。“你看這辣椒長得多好,肯定能賣出個好價錢!”熊運昌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守得云開見月明!手里只要數著錢,天氣無論怎么熱,干活都不會覺得累,只會覺得甜。”
以果蔬做文章村民走上甜蜜“致富路”
不僅是熊運昌,村里的村民都享受到了產業扶貧的甜頭。而這背后,離不開駐村第一書記曹龍友的付出。老百姓的一句“滿意”,對曹龍友來說尤為珍貴。這句話的背后,是他夜以繼日、全力以赴為老百姓奔波的回應。“鄉村振興,老百姓是出卷人。得到河林村百姓的信任,我就要寫好這份答卷。”曹龍友說。
自2019年11月從南昌市政府辦公廳派駐到河林村任第一書記以來,曹龍友千方百計利用產業“造血”,帶領村民奮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產業不能停留在村子里面‘閉門造車’。最初,村里種植產業品種單一,我想到應該讓村里的優勢資源轉變為市場需求的產品。現在,我們不僅有皮薄瓤紅的生態西瓜,還有哈密瓜、草莓、辣椒、空心菜、黃瓜、豇豆等瓜果。”曹龍友自豪地曬出了一份“成績單”,兩季栽種,可為市場提供優質果蔬300~500萬斤。
同時,河林村依托“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通過培育“黨建+”、黨員帶頭示范戶、創業致富帶頭人,積極推動產業扶貧。“我們把土地從村民手里流轉過來之后,通過合作社的形式,讓脫貧戶參與基地的種植、管理,他們在賺取收入的同時,還讓他們參與分紅。”曹龍友介紹,目前,河林村純原生態種養合作社引導農戶以土地、資金、技術等形式入股,建成面積約600畝的集休閑垂釣于一體的合作社產業基地,種荷花、養龍蝦;打造面積約400畝的河林生態種養扶貧產業園。如今,大大的西瓜、火紅的辣椒、甜蜜的圣女果生機勃勃,一方方碧波蕩漾的魚塘,碧綠的荷葉與偶爾泛起水花的魚兒相映成趣,成就了大美河林。
種植容易,銷售難。為拓寬銷售,曹龍友規劃搭建起了扶貧產品全方位立體式銷售渠道,積極宣傳推介村里的農產品,對接各類會展,讓河林農產品進駐淘寶、抖音等平臺。“一場第一書記直播帶貨下來,平均10分鐘賣出100個西瓜,這讓我看到了網絡銷售平臺的前景。”曹龍友說。
2020年以來,河林村先后與南昌市政公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江西兵哥送菜實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與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江西步步高超市、華潤萬家超市等建立供銷渠道,銷售西瓜、圣女果、小龍蝦等果蔬和水產品逾150萬余斤。
河林村扶貧產業園負責人管大勇信心滿滿地說:“村里的果蔬70%直供南昌各大市場,30%的農產品外銷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銷售最遠直達俄羅斯。”
在河林村,豐收的喜悅印在農戶們的臉上,裝在農戶們的腰包里,也讓這個村子的夏天變得更加甜蜜。
46歲的脫貧戶郭美玲對家門口的產業連連稱贊:“我在產業園務工,一年可掙2萬多元;認領了扶貧大棚,一年也可以賺三四千元。我還能照顧家里老人小孩,真是貼心的富民產業!”
“科技+鄉村游”奏響鄉村振興曲
農民開始富起來了,曹龍友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實現村子的可持續化發展。這就離不開科技強農、科技興農的先進路子。
“村子想進一步發展,就得借助科技,走‘科技農業+休閑旅游’的創新道路,不斷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在實現農業增效的同時促進農民增收,在增進社會效益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深思熟慮后,曹龍友堅定了村子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4月21日,江西省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建區(河林村)蔬菜技術服務站在河林村扶貧產業園揭牌,通過“科技+項目”“科技+資金”“科技+人才”模式,重點圍繞農業技術推廣、種子種苗繁育、病蟲害防治、農旅融合、規劃服務、人才培訓等多個方面開展協作,指導新建區蔬菜產業穩步高效發展,提升現代生態農業效益,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形成輻射帶動效應,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服務站的設立,是依靠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將推動村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并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說起駐村的技術服務站,曹龍友眉飛色舞。
更令人欣喜的是,河林休閑娛樂采摘園也已正式上線高德等國內導航定位系統,高科技帶來絡繹不絕的游客。“‘科技+’賦能的前提下,我們下一步準備做大做強鄉村旅游,建起餐飲服務中心,優化旅游配套措施,打造集果園采摘、旅游餐飲、垂釣娛樂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片區,讓更多人認識河林村,愛上大美河林!”曹龍友躊躇滿志。
“現在的河林是‘有女喜嫁河林郎,家家戶戶住新房’!”村里的老黨員熊運選將河林村的變化看在了眼里——貧困戶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6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7000余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4年的0元增加到2020年的31.036萬元,2017年整村脫貧,2018年貧困戶全部脫貧。河林村的黨建凝聚力、向心力極大提升,電網、路網、水網、通信網等基礎設施明顯提升,農產品成功認證綠色食品A級產品,鄉村旅游完美布局,知名度日益突出,成為南昌市精準脫貧示范村。
逐步提升,河林村書寫著獨具特色的鄉村蝶變故事;繼往開來,河林村正在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1-09-13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