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盛宴”點燃農業科技夢想
網紅產品“降脂燕麥片”、清香甘甜“椴樹熟蜜”、甜脆爽口雙色西瓜、高膠原蛋白泡椒牛皮、自帶茶香口罩、火麻仁精釀啤酒、高支數新疆棉、手機掃一掃農殘檢測試紙條、植保無人機、昆蟲遷飛檢測雷達、無人農場、不需要陽光的植物工廠……從食品到保健品和藥品,從棉、油到水培蔬菜、瓜果和組培花卉,從快速檢測技術到高科技裝備,應有盡有。5月26日,中國農科院在北京啟動第三屆“農科開放日”。
啟動儀式后,中國農科院34個院屬單位于5月26日至30日先后舉辦“農科開放日”活動,圍繞“科技保障農產品安全與營養”主題,開展科普解讀、實驗室參觀、動手實驗、互動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一大批國家重點實驗室、試驗站、試驗裝置等向社會公眾開放,共同打造農業科技的科普“盛宴”。
在“方舟”里探尋種子的奧秘
電影《流浪地球》中,科學家們在空間站冷藏了1億顆農作物種子,以防備環境的變化導致作物滅絕。那么在現實世界中,真有這樣的“種子庫”存在嗎?其實這樣的“種子庫”被稱為種質資源庫。5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國家作物種質庫和科普基地里傳來陣陣歡聲笑語,這里正在進行作科所“探秘種子方舟,感受生命力量”的“農科開放日”活動,來自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在這里體驗了不一樣的研修課程。
在國家作物種質庫,種質資源專家辛霞給同學們普及了種質資源的概念、作用以及我國大力建設種質資源庫的戰略意義,并告訴同學們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把種質資源利用好、保存好。
辛霞介紹,“發芽室”就像種質資源登上“種子方舟”的資格審查室,在這里了解種子萌發的知識,體會種子的生命力;實驗室好像“種子方舟”的科技研發部,在此可以體會種質資源“長生不老”的奧秘,識別“種子中的短命鬼”、對低活力種子開展“種子急救”;“干燥包裝室”則是種質資源登上“種子方舟”的武裝室,在此體會資源登艙前的準備工作,觀察各類型的種子,了解物種多樣性等知識點。
在作科所科普基地,專家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作科所最新育成的品種及國家作物種質庫保存的優異種質資源。包括小麥、小黑麥、大麥(青稞)、玉米、高粱、黍稷、燕麥、豆類、甘薯、馬鈴薯、秋葵、油菜、胡麻、芝麻、蓖麻、棉花、向日葵、薰衣草等20種作物、70余個品種,以及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和小麥立體勻播技術等。
國家果樹種質資源圃也是果樹的“種子方舟”。同一天,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向公眾開放了近4000份果樹種質資源,包含了近2000份的葡萄種質、1300余份的桃種質和600余份的梨種質。公眾品鑒了最新培育的桃、葡萄、櫻桃、果桑、西瓜等特色優良果品。果樹專家講解了為什么水果好看又好吃,因為是經過科學家進行選育過的優良品種,這些都離不開種質資源。
在游樂中埋下農業科技的“火種”
“這是天敵昆蟲,它可以吃掉偷吃人類糧食的害蟲,保護我們的莊稼!”5月29日,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舉辦了“探秘農田小衛士暢想綠色新生活”為主題的科普專場活動,采用游園的形式,讓公眾通過逛一逛、看一看、玩一玩、聽一聽等活動,親身、直觀、近距離學習農業科學知識、了解綠色農業綠色植保概念、感受農業科技的獨特魅力、暢想綠色新生活,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300多個家庭近1000人參加。
活動精心設置了游園路線,小孩子們在家長帶領下完成入場登記后,就能領取一張集章卡片。在了解了必須完成游園的任務后,小孩們迅速開啟了“打卡”模式,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尤其是“逛一逛、玩一玩”等兩個區域被裝扮一新,呈現出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在“逛一逛”區域內,小游客們排起了小長隊親自操作靜電噴霧器,近距離觀察了“食誘劑”“性誘劑”以及寄生昆蟲天敵培育等綠色防控產品防控原理和應用實例,直觀體驗了綠色農業;在“玩一玩”區域內,小孩子們則通過制作微生物平板,繪制天敵昆蟲,種植番茄、小麥及黃瓜等綠植,加深體驗暢想綠色新生活。
在“看一看”區域,在集中講解中,小孩子們通過觀看展板上有趣而生動的圖片,認識了各類農業昆蟲、害蟲天敵和生物微生物,了解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效果。尤其是小孩們對一株老年“枯木”是如何通過植保所專家提供的木霉菌保護又“逢春”表示巨大的驚喜!對昆蟲生長期內有趣的“變態”行為表達了驚奇!一些小孩子通過顯微鏡觀察各種微小生物,而且還學會顯微鏡換載玻片和調焦等技能!在“聽一聽”報告廳內,專家們通過淺顯易懂的講述、生動的視頻和競猜搶答游戲,生動詮釋“以蟲治蟲、以菌治菌、以菌治蟲”的生物防治理念。
通過寓學于玩科普活動,讓同學們體驗了觀察、動手、思考和參與的快樂,即學到了農業科學的知識,受到科學思想的啟迪,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科學的種子。此次活動是植保所生物防治研究室承辦、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生物防治研究室負責人徐學農研究員表示,希望青少年通過活動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能夠從小樹立起科技報國的理想,為國家和民族的騰飛而努力學習,成為未來的科學家。
在體驗中觸摸農業的未來
一臺臺農機在田間行走自如,駕駛艙內卻空無一人。這不是科幻大片的一幕,而是無人農場無人農機裝備的演示現場。5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簡稱資劃所)在成都天府童村無人農場智慧果園示范基地舉辦了“農科開放日”活動。
“我們現在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通過手機、電腦就可以完成,大家有沒有想過,以后的農業生產也能靠點點手機、電腦就實現呢?”資劃所副所長吳文斌向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學生描述了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未來農業。他說,生長在城市的孩子,可能不了解農業生產是怎么一回事,提起農業想到就是辛苦,其實農業中也有很多“黑科技”。“我們立‘智’果園,將現代信息技術,如遙感、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傳統農學知識、農業生產過程相結合,研發了一系列智慧農業的技術、系統、裝備。讓電腦代替人腦、機器代替人工、數據代替經驗,這樣人們不用下地、不用操心,農活就干完了,而且干得可能比人們親自干的效果還要好。”
“機器人如何種地?”是這次開放日活動的主題。智慧農業團隊的專家們帶大家近距離了解機器人在果園無人化智能化作業的場景。通過無人農場智能感知裝備及智能裝備管控平臺、巡田機器人、水肥一體機、智能噴藥、智能除草機器人、采摘機器人等作業過程的精彩展示,幫助青少年直觀了解機器人如何幫助農民種田、可以幫助農民做哪些工作、機器人由哪些設備組成等,引來學生和家長連連驚嘆與歡呼。
展示后,在團隊指導下,學生和家長們還動手參與了設備操作,親自體驗了“慧種地”,體驗了科研實踐的過程和樂趣。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在活動現場說,希望通過本次科普活動,讓同學們感受農業科技的魔法,觸摸農業的未來,激發青少年對智慧農業的興趣,讓更多人愛農業、“慧種地”,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未來能夠投身到農業科研工作中來。
發布時間:2021-09-12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