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青年眼中的第一書記
在山西興縣的參觀中,第一書記孟慶克給非洲青年們留下深刻印象。
烏干達《新愿景報》記者莎拉說,村民和村干部的關系非常親密,他們見到彼此都非常開心。村民很容易就能和村干部聊天,并愿意吐露自己遇到的困難。這有利于他們共同克服一些挑戰。
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這是中國精準扶貧探索出的有效模式。
在喀麥隆青年門杜眼里,孟慶克這個北京來的干部了解村里每個家庭的情況,除了家里有幾口人、大家身體狀況外,還知道誰上個月摔了一跤,誰家鑰匙丟了,誰家牛死了。
“他非常接地氣,從這些細節看出干群關系很近,這意味著他真正傾聽民聲。距離近了,就容易對口精準幫扶。”門杜說。
這次“下鄉”為門杜解答心中疑惑提供了新素材。他在中國學習生活6年,一直在思索:為什么中央與老百姓的距離這么近,老百姓這么相信中央和黨?為什么國家大政方針從中央到地方落實得這么快?
帶著這些問題,門杜計劃了一個紅色之旅。他到江西井岡山、貴州遵義、陜西延安、河北西柏坡等地尋找答案。甚至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時,他選擇留在中國,看中國政府如何應對這一全球性的危機。結果,他看到中央處理疫情的果斷、迅速。
“中央政府與百姓的距離、信任都非常關鍵。”門杜說,因為政策要靠老百姓去落實。如果這個距離遠了,整個國家的發展會受影響。
這次興縣活動中,門杜依然積極地用眼睛去看。他告訴記者,他感到中國非常重視它的歷史和文化,看重集體力量,把人放在政策中心。“中國是值得學習的,有很多可以借鑒。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
而來自毛里求斯的蘇瑪在這次活動中真切感受到互助的力量。
她的父母一直和中國做自行車生意。2008年,父母把她送到中國學習時,她的媽媽就說:“中國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如果你到中國學習,我會有安全感。我知道中國人的性格,如果你遇到什么問題,他們肯定會幫助你。”
13年里,蘇瑪在中國成家立業。她深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蘇瑪和巴基斯坦籍丈夫豪孟德非常渴望提供幫助。他們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護目鏡,在高速路口拿著溫度計給往來車輛里體溫異常的人復測,確認體溫是否正常。
這樣的志愿工作他們堅持了20余天。他們還通過社交媒體發布關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科普視頻和海報,告訴海外網友如何預防。
在日常生活中,蘇瑪也會精心制作一些短視頻,傳播畬族婚禮、元宵龍燈、草編鞋、茶文化等,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在中國感受到了大愛,這是中國的文化。它是一個能把普通人變成英雄的國度。”蘇瑪說。
發布時間:2021-08-28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佐今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是無錫市錫山區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