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
路欣毅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從“盤古開天辟地”到“五四運動”的悠長歷史,它們一一都記載在了一本書里——《中華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中記載了很多名人名事,像“姜太公無餌垂釣”、“項羽無面江東”、“三國爭霸”、“包拯鐵面無私”、“辛棄疾文如其人”、“乾隆文字獄”等等。從這本書里,我們還體會到了許多詩人的情懷。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充分表現了他不愿侍奉權貴的氣節。像陸游“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表達了他想馬革裹尸卻請纓無路的遺恨,想戰死沙場卻病死在床的無奈。像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表達了思念丈夫的閨中愁緒。像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表達了做夢也想上戰場的豪情。又像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體現了他精忠報國的志向。但他們也有的詩詞表達了另一種情感。像陸游“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表達了對前妻唐婉的思念。像李清照“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少女的嬌態一一躍然紙上。又像岳飛“舊山松竹老,阻歸程”,表達了想念家鄉的感情。
我讀了《上下五千年》收獲很大,它從“盤古開天辟地”到“大禹治水”,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從“楚漢之爭”到“黨錮之禍”,從“挾天子以令諸侯”到“王濬樓船破吳”,從“十六國”到“南北朝”,從“陳橋兵變”到“宋徽宗荒淫無度”,從“忽必烈建元”到“清朝滅亡”,無一不真實記錄了歷史的發展。《上下五千年》是歷史知識的源泉,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 劉墨涵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我們在韓老師的引領下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遨游,從盤古開天到新中國成立,從刀耕火種到載人飛船。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
通過學習上下五千年,我知道了國家興盛的原因,一是君主圣明,二是取得民心,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比如說唐太宗,他一生從善如流,聞過即改,曾經重用過魏征、杜如晦、房玄齡等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便是唐太宗的名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既能擁護圣明的皇帝,也能推翻皇帝的暴政。隋煬帝他暴虐無常,建東都,造運河,打高麗,耗盡了無數的民脂民膏。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把他推下了帝位。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悠長河中,涌現出許多精忠報國的人物。他們或驍勇善戰;或深謀遠慮;或金戈鐵馬,氣吞殘虜。有銳意改革的王安石;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們都以國事為己事,以國權為己權,以國恥為己恥,以國榮為己榮。
但也有像秦檜一樣的奸佞小人,當他們的奸計得逞時,歷史告訴我們,壞人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當岳飛含冤入獄,死于風波亭時,歷史同樣告訴我們,中國人向來不以最終成敗論英雄,而是重視他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縱觀五千年的歷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要以史為鑒,興利除弊,讓我們的國家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標簽: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