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延續至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熟悉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并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遞下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游安徽文博園觀后感兩篇,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研讀這篇文章。
篇一:文博園觀后感
朱林壽先生,不可思議,把一個藝術的想象變成了現實的幻景。今天一睹他親手繪制的五千年文博園,嘆其氣勢之宏大,構造之精良,眼光之靈秀,丹心之昭昭!
一進門就可以看到有九條龍在噴水,有兩只大烏龜也在噴水。接下來看到的是“九龍御道”,聽導游說:“九龍御道是皇上才可以走的路!”
我們就進入園內,我發現“三字經”竟有這么長,一個字約一厘米,整個“三字經”大概有20多米長。抬起頭,我看到了四個醒目的大字:“壽比南山”,在它的對面有一塊巨石,上面寫著“福如東海”,旁邊是大大小小幾百塊石頭,上面用不同的字體寫著“福”。
我們拾級而上,來到了孝道園。首先看到的是刻在兩塊整石上的“百善孝為先,天下第一孝”,在它們前面是用花崗石雕刻的中國“二十四孝”,導游告訴我們中間的花叢被園丁設計成一個“孝”字。
最興奮的要屬秦朋了,因為他看到了自己的祖先秦始皇了,因為秦朋姓秦所以我們就說秦朋的祖先是秦始皇,就連王老師也這么說。
園內景點繁多,每一處都滲透著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游玩其間,我深深感受到做一個炎黃子孫的驕傲。我愛文博園,更愛我的祖國!
篇二:文博園觀后感
恰是初春,韶光正好。踏著一路的歡歌笑語,趁著嬌媚春光,和煦暖風,我們來到了安慶五千年文化博覽園。
還未下車,便遠遠地望見了那一片恢宏的建筑。巨大的老子頭像和孔子立像,面帶微笑,遙遙遠望,仿佛迎接我們似的。大門更是磅礴大氣,豐姿神駿的神獸雕像,寬闊長遠的石級,石階中間精美的龍鳳浮雕,莊嚴肅穆,讓文博園看起來就像是金鑾大殿一般。
甫一入門,便又被震驚了一下,只間正對大門宛若屏風一般的巨大假山橫亙于前,山體上以陰文陽文雕刻了完整的一篇《百家姓》,陽文突起,陰文凹陷,華美異常,將活字印刷術的魅力體現的淋漓盡致。
由假山向左,穿過中華孝道園,就來到了龍行天下。龍行天下指的是中華漢字龍,說起來這漢字龍,可了不得了,他的每一片龍鱗都雕琢著一個漢字,蜿蜒曲折上千米長的龍身上更是收錄了我國第一本字典——《康熙字典》里的所有的字。暗青色的龍身半浸在清水當中,周圍灌木叢生,綠影掩映,若隱若現,自有一番仙靈之氣。沿著龍身蜿蜒前行,忽的豁然開朗起來,只見一個碩大的龍頭昂首咆哮,幽遠深邃的目光看向遠方,放佛在遙望這廣袤無垠的華夏大地。
龍頭之后,是文博園最負盛名的五千年文化走廊。兩公里的走廊以等比例將華夏五千年文明以歷史的朝代更迭為線索,以代表性的文化、藝術、歷史、名人為表現內容,再結合漢白玉浮雕墻、青石雕塑、藝術造景、情景再現等多種藝術形式,將中華文化濃縮在這短短的走廊里。盤古開天,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一直延伸到宋元明清,在這文化走廊一路走來,給人以時空穿梭的恍然夢境之感,讓人不禁為燦爛輝煌的中華五千年文化厚重而震撼,更讓人深切地領悟了勞動創造歷史的偉大。
走出時空穿梭般的長廊,步入左側的根雕園,只見一排大大小小的根雕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走廊內,吸引著許多游人駐足觀看。這些根雕一個個造型逼真,形態各異:那含情脈脈的少女、長須飄逸的老者、振翅欲飛的蝴蝶、搖頭擺尾的水牛……無一不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咦!那不是孫悟空嗎?還有賈寶玉,那惹人憐愛的就是林妹妹了吧!走入一間隔室,原來這是以古典四大名著為原型雕成的人物群像。西游記中的漫天神魔,紅樓夢中的人生百態,水滸傳中的江湖義氣,三國演義中的風云變幻,無一不是巧奪天工,讓我忍不住想誰說朽木不可雕也?一個個普通的樹根,在雕刻師的精心雕刻下,竟成為如此美妙絕倫的藝術品!
胭脂井的秀美,問天閣的大氣,釣魚臺的悠然,盤龍山的昂揚,無一不讓我久久難以忘懷,可奈何時光飛去,轉眼間,已是夕陽斜照,戀戀不舍中,我們還是踏上了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