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時候人們都不要放棄讀書,讀書的重要性相信朋友們都有所了解。在人們看《巨人的隕落》這部作品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真實的想法,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巨人的隕落》經(jīng)典讀后感800字,朋友們可以參考下文。
《巨人的隕落》這本在國內被稱為現(xiàn)象級的書在我生活的地方寂寂無名。我在讀的過程中問過五六個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年輕人,都說沒有聽說過這本書,也沒有聽說過這個作者。后來是我的學生(半個美國人)說起來,啊,這個名字我知道!他是寫那種紐約時報暢銷書的作者!
這個評論倒也不帶貶抑,暢銷書并不一定是好書或者壞書。可為啥身邊的歐洲年輕人不會讀這本書呢?原因顯而易見: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的歷史恨不能占他們歷史教育的一大半。學校的歷史教育非常的歐洲中心主義,而且僅僅著重與現(xiàn)代部分,這導致很多人對歐洲以外的歷史和文化幾乎一無所知。如果學生不是有目的有興趣得去了解歐洲以外的歷史文化,那ta了解的世界就僅限于歐洲,以及被歐洲殖民和闡釋過的世界。學生跟我抱怨說,關于一戰(zhàn)的歷史他們學了兩個學期,寫了N篇論文,導致她“打死也不想看更多一戰(zhàn)的故事了,不管寫得有多好”。
這也解釋了這本書為啥在美國和中國很暢銷。雖然雙雙參戰(zhàn),一戰(zhàn)畢竟是發(fā)生在歐洲大陸的事兒,在空間上的感覺十分遙遠。盡管它的過程和結果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觸發(fā)了廣泛的連鎖反應,但作為美國人和中國人,在想起一戰(zhàn)時總歸還是疏離的感受。兩國都不會把一戰(zhàn)作為本國的重大歷史事件來寫。如果我沒記錯,當年高中的歷史課本上關于一戰(zhàn)的內容只有兩頁。我在背誦“薩拉熱窩導火索”,“斐迪南大公”“馬恩河戰(zhàn)役”的時候其實完全不明白這些說的是什么。我知道巴黎和會的結果對中國的政治也產(chǎn)生過深遠的影響,但“一場帝國主義的分贓”的極簡評論并沒法讓人弄明白任何事。因此,面對《巨人的隕落》時,讀者可以帶著“別人的歷史,雖然我們也攙和過一腳”的新鮮感去讀故事,去發(fā)現(xiàn)許多以前并未注意過的歷史細節(jié)。
盡管有千百種拖延、回避戰(zhàn)爭的機會,盡管到頭來根本找不到一個真正有力的打仗理由,一戰(zhàn)還是不得不打,就像已經(jīng)燒沸的水,翻滾的氣泡頂翻了鍋蓋。在這一鍋粥的社會矛盾和國與國的矛盾里,只有大的毀滅、大的顛覆才能逼迫舊的世界重組秩序。一戰(zhàn)并不是一場革命,但是它起到了和革命相當?shù)淖饔茫泊俪闪艘粓龈锩K俪闪似矫袷来牡絹怼_@個潮流在二十世紀后來的關于性別、種族和階層的多重平權運動里一路推進,造就了今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