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達作品《皮囊》2000字讀后感
人和人之間生下來就是有區別的,再加上環境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更大了。有的人注重外表,有的人注重內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蔡崇達作品《皮囊》2000字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研讀這篇文章。
周六依公司安排,去郊區的校園做了一天的監考官。我在地鐵里借著蔡崇達的《皮囊》安穩地度過路途的遙遠。列車在地下運行咣當咣當,每個站不停有人上上下下,屏蔽門開關時鈴聲鳴響、黃燈閃爍。于我,最佳的閱讀條件,要么是絕佳的安靜,要么是市儈的嘈雜。我在這樣的環境里,一口氣翻了70多頁,完成了四分之一的閱讀。
晚上回到家,在絕佳的安靜下,我又花了3個小時完成剩下四分之三的閱讀。至此,我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第一次一天閱讀完一本書。其實也不是第一次,單純的學生時代已有過類似經歷,但《再見了,可魯》、《小王子》這樣的書好像不能歸入文學類范疇,而且圖片居多,字數遠遠沒有可比性。 所以我為自己感到欣喜,我好像終于能做到”心無旁騖“了。
而我也正好跳入了韓寒在扉頁“編者按”所講的,“好的文字往往帶給人兩種閱讀感受,一口氣讀完或者舍不得讀完”。
《皮囊》是一本怎樣的書?我的感受是,這是一本讀來極其普通,但是翻到末頁又極其回味的自白。《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癥病房里的圣誕節》、《我的神明朋友》、《張美麗》、《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樸》。帶著空杯心態閱讀,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我腦子里素描一個個人物。合上書后,因為回味,我又不停的翻閱回去,然后感受到這一個個人物在腦子里慢慢鮮活起來。等我再次合上書,這些人物已經成功躍離紙面,成為我的朋友與家人、成為我的過去與經歷。
我只是一個在企業做無聊工作的人,日復一日,眼界狹隘,不知道誰是蔡崇達。雖然買過他就職的雜志社的雜志(《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周末畫報》等),也仍舊沒有機會讀到過或記住過他的名字。但他是閩南人,至少在祖籍上,我和他扯上了一點關系。而閩南人的文學作品?不得不說我有點好奇,至少囿于閱讀經驗,還沒有看過閩南人的寫作。
《皮囊》是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在《后記:我想看見每一個人》里,蔡崇達說“這是對路過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這也是和時間抗衡、試圖挽留住每個人唯一可行的努力”。在我看來,《皮囊》是一本好書,但以真實人物和經歷作為主要內容的書算不上文學作品,更多是作者因個人心靈歸屬的追求而完成的情感記錄!镀つ摇方o予我的觸動在于,作者用血淚的親歷,擊碎了“人艱不拆”的自我安慰與麻醉。都說真實的歷史比歷史小說精彩,套用這個邏輯,也許真實的自傳也要比所謂的文學作品精彩。蔡崇達如此真誠,以致他的文字無懈可擊,又不乏對過去荊棘滿布、現在錯綜復雜、以及未來濃霧彌漫的真誠交流和無畏勇氣。雖然我不認可這本書的”文學“標簽,但我無法掩飾自己的閱讀快感。更加聰明的是,書的最后一頁居然在巨大的空白里,單獨安放了馬塞爾-普魯斯特這樣的一段話”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于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這段話放在這里,就是告訴讀者,我寫我的,你看你的,你需要發現自己的內心,無須對我評價。這絕對是一個出色的安排,既延續了感動,更加強了引導。如果說還有什么瑕疵,我覺得應該把《后記:我想看見每一個人》改為《自序》,這樣全書讀起來更入心。
事實上,大部分作家的第一本書,或者說所有作家的第一本書都是以自己的真實故事作為素材或靈感的。進一步說,所有作家的所有作品其實都是在寫自己。蔡崇達”在做媒體的這十一年,寫了二百六七十萬字的報道……積累了足夠的筆力……“,最終邁出了寫書的這一步,有了作家的頭銜。但也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寫報道一方面鍛煉了他的筆力,另一方面也讓人感覺到寫作過程中他在做很努力的敘述和調整。
我在閱讀《皮囊》的時候不斷有種矛盾情緒:一方面很有興趣不間斷讀下去,另一方面又很不服氣,”蔡崇達,你憑什么讓我在書店花全價買下這本書來閱讀你悲慘又并非獨一無二的經歷?“但看看,韓寒監制,阿來(作家)、白巖松、劉德華、李敬澤(《人民文學》副主編)、閻連科(作家)等人的推薦,顯然這本書是一個”圈子“的產物。只有”圈子“的人,才有機會出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宣貫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想到”成為作家“在某種程度上與”掌握話語權“相關,這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暴力,就讓我不寒而栗。
盡管存在上述的無謂擔憂,以及對書中個別地方編排的不滿(比如插入的幾首蔡崇達學生時代寫的詩,與文章本身的意圖并不契合),但蔡崇達勾起了我對于父母和朋友的回憶,讓我清晰地看見時間的脈絡,好像時間就是小時候我家門口梧桐樹上的葉子,到了秋天就要隨風落下。
而我們,到了成年就要遠離家鄉懷念家鄉,這是不得以的,也是自找的。這點,是一個人無論寫不寫作、一個寫作者無論出不出書、一個人無論看不看書,都在內心無法回避的命題。從來沒有一本書叫《皮囊》,而且真的寫進了自己的血淚。祝福蔡崇達越走越遠,也祝福我們終究能從歷盡滄桑的少年,成長為自己人生的燈塔。
發布時間:2018-07-10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讀《無味》有感
- 其實不知道為什么作者為什么要把這本書叫做無味,不過回過頭來想想也是這樣的,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起一個非常悲傷得讓人心疼的名字,讓那
- 09-12 關注:44
- 讀《超酷天使大肚子爸》有感600字
- 在我們的印象中,爸爸是忙碌的,是高大的,是偉大的,是嚴肅的?稍谶@本書里,卻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父親。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是從媽
- 10-20 關注:89
- 《題西林壁》讀后感400字
- 讀過蘇軾寫的《題西林壁》之后,再經過鄭老師的認真講解后,我終于體會到了詩中的道理。
《題西林壁》是作者在廬山西林寺石壁上題的
- 10-20 關注:75
- 讀《戴銀鈴的長臂猿》有感600字
- 云南省馬戲團的訓練師們來到了曼蚌寨,當他們看到了可口誘人的椰汁時,就讓長臂猿南尼去摘,結果讓南尼逃掉了。曼蚌寨是南尼的家鄉,它
- 10-20 關注:79
- 讀《神龜俠貓》有感400字
- 說起這本書的名字,大家一定都會好奇地問道:“有這本書嗎,我怎么沒聽過?”是的,這本書并不出名,但是如果你讀一讀它的類
- 10-20 關注:73
- 讀《蟋蟀的住宅》有感400字
- 今天我讀了《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文章讓我懂得了不要隨遇而安和不辭辛苦的精神。
課文主要講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和不辭辛苦的特點
- 10-20 關注:83
- 《精衛填!纷x后感300字
- 這一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叫女娃的神仙,也是太陽神炎帝的女兒。有一次她坐著小船在海上游玩,在海上遇到了風浪,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
- 10-20 關注:77